歷經80道工藝而成的老鐵壺如今成了收藏界的新寵。
漫漫冬夜,圍爐夜話,爐子上的茶水吱吱作響,那把歷經時光洗練的老鐵壺在散發著低調的光芒。日本老鐵壺,以80道工藝和40年光陰洗練的厚重成為藏界熱寵。“器以載道”,老鐵壺在包容他人的時候,也堅守著自己的立場,生命的平和喜悅就在這壺與水之間流淌,日子也因此變得更加美好。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裏,鐵壺在日本非常普及,幾乎每家每戶都會使用鐵壺,而製作精美的鐵壺還經常作為高貴的禮物在親朋好友間贈送。
如今,在中國收藏資本的炒作下,日本老鐵壺已經“紅得發熱”,今天我們就來破解日本老鐵壺的收藏口令。
歷史:80道工藝,40年光陰
無論是遊資炒作,還是收藏者故意抬高價格,日本老鐵壺確實有收藏價值。“壺迷”們以擁有一把老鐵壺為人生樂事。如果追溯鐵壺歷史,你就不難理解,人們為什麼如此熱捧這看似沉默的老壺了。這絕對是擁有悠久歷史的物件,大約要上溯到日本江戶時期。
時至今日,只有龍文堂等名堂還在堅持手工打造。你能想像嗎?一把鐵壺要經過80道工序,要一個藝人大約獨自花費15年時間才能打造出一把精美的鐵壺,如果想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壺上,至少要修業40年。一個人到底能有幾個40年呢?一把壺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你說能不珍貴嗎?以“鐵包銀點金龍紋壺”為例,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是幾種材質混合而成的茶具,要經過鍛錘、加熱、延展、純化鐵礦砂中的雜質才能鍛造出外襯,又要經過很複雜的流程才能將銀質內襯謀和進去,二者合一後,還要一起接受千錘百煉,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鐵壺經過百年使用後,包漿仍然古樸,這就是器之道,堅守自我,保持風格!
堂口:名師名堂,一器難得
即使最普通的東西,只要出自名家之手,它的價格立即升值。“壺迷”楊威認為日本老鐵壺,講究的就是名師名堂。鐵壺大師需要內心的堅守和技藝的操練,這種艱辛不是誰都能挺住,所以鐵壺大師在日本有著崇高的地位,藏六就是名師之一,他的一半作品都是回龍紋飾,零星出現一些山水主題,這種鐵壺就是名師中的精品,收藏價值會逐年飆升。在日本的鐵壺名堂有三德堂、龍文堂等等,名堂裏產生一些大師,這些大師都有各自的技術絕活。楊威拿出一把三德堂鐵壺,告訴記者壺上鑲嵌的金銀花,代表富貴滿堂之意,三德堂作品多半體現東方傳統文化,牡丹、葡萄和竹子等常常進入題材中。
收藏要點就是看壺型,最受一般人喜歡的日本南部的南部型,很像富士山飄雪,浪漫婉約,有著鮮明的日本特色,另外常見的還有柚子型、鈴蘭型和棗型,都是師法自然。楊威很喜歡鐵壺的原因就是這種古樸的物件能體現對於往事和逝者的懷念,是一種濃厚的東方情懷,讓身陷繁忙的現代人能感覺到精神的深度釋放。“收藏,從來都不是物質的,而是精神的!
價值:藏一把,少一把
瀋陽古玩商會副會長史岳介紹,目前市場上的日本老鐵壺,最便宜的也要七八千,最貴的能達到幾十萬,而且還在攀升。他剛剛與古玩商會會員一起參加了東京的拍賣會,一把估價7萬元的老鐵壺,在激烈的競拍中,最終以80萬成交。史岳認為,按目前的態勢,近年將不會再有萬元以下的老鐵壺。一把外表平淡樸實的鐵壺為什麼會如此有魅力?
流水線和機械化是這種鐵壺的敵人,二戰後,日本為了追求產量,大量用機器出產機制壺,這樣就造成傳統手工壺難以生存,在這種環境下,能夠堅守的藝人也不多。另外,即便仍有堅持傳統的大師,也會遭遇材料改變的挑戰,傳統老鐵壺就是收藏一把少一把的。
不過,史岳也認為,日本老鐵壺屬於雜項,愛好者少,同整個主流收藏人群比,這僅是個小門類,圈子也窄,都集中在茶客中,市場價值也不會永遠這麼虛高,藏家還是要慎重。
投資:中國資本給日本老鐵壺加分
日本老鐵壺何時進入中國收藏市場的呢?為什麼如今它的身價會翻倍增長?留學日本多年,現在專門從事鐵壺買賣的何軍告訴記者:“如今日本老鐵壺升值,主要是因為來自中國的資本炒作的結果,其實老鐵壺最早就是日本生活必需品,從皇室到普通百姓家裏都有。從2008年以後,一些中國的收藏者看到日本鐵壺的價值,開始不斷買賣,一下子抬高了鐵壺的價格。如今很多日本人也加入收壺、買壺、賣壺的隊伍中。”
那麼,一個普通的收藏者要如何欣賞日本老鐵壺呢?
“第一看壺的款式,越是特殊款式的,越被人喜歡。比如‘房屋’、‘井臺’、‘山水’、‘動物’等器形,這類特殊器形的老鐵壺是很容易被藏者賞識接受的收藏精品;第二看壺的提梁,好壺的提梁或稱手把(學名稱鉉)都是與壺身的整體審美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提梁的寬窄、高低、工藝、材質、造型都會影響到整個壺的價值和審美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