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鐵壺,日本鐵壺,老鐵壺,茶道具,個人收藏,歡迎參觀交流。連絡電話:0935576515 莊先生。市話:(02)22305820.LINE帳號:soon1119微信wechat:soon1119fire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49巷23號(木柵捷運站旁一分鐘路程)每把鐵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歷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 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 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彷彿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 只要細細觀察,將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描述關於鐵壺與茶道具的一些看法,京都老鐵壺,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龜文堂的百年爐火中,有些作品彷彿是時間與匠心共同鑄成的靜物詩篇,而這把梅泉造的古銅鏡蓋鐵壺,便是其中最為奪目的一章。

壺身採高浮雕技法,以蘭花與梅花交錯而生,曲線自若、姿態靈動,仿若寒中雙絕,幽香襲人。此非尋常刻模可成,而是需藉「脫蠟鑄造」之繁工細藝——先以蠟塑成形,再經翻模、燒除、澆鑄,稍有不慎即功虧一簣。正因其製程之繁與成品率之低,故此等高浮雕工藝能見於壺身者,實屬鳳毛麟角。

而壺蓋更添神韻——古銅鑄成,宛如舊鏡,微光閃爍間映出歲月靜好。此「鏡蓋」並非泛泛之物,乃仿古銅鏡紋樣製成,紋理自然、手感沉穩,是極少數龜文堂作品中可見的「精品級蓋作」,唯有名家之手、重要之壺,方敢如此錦上添花。

壺底為梅泉的專用章,筆意遒勁,承繼龜文堂流派之風骨。梅泉——龜文堂晚期重要作家,風格沉靜雅正,尤擅鏤雕與高浮雕並用,乃近代鐵壺界少有之逸品匠人。

若以此壺為喻,則蘭為品,梅為志,鏡為心。品志皆備,方見其心明如鏡;銅鐵相融,則見其藝超凡塵。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佐藤先生從京都傳來照片時,我幾乎感受到手機屏幕上散發出微妙的茶香。這是一把大田垣蓮月手作的急須,彷彿帶著蓮月本人靜謐而雅致的呼吸。其實早先在京都佐藤先生的古董店裡,曾經遇見一把類似的急須,卻遺憾已被他店裡的老客人預訂。沒想到時隔不久,佐藤先生竟又替我找到了這樣一把更漂亮的珍品,趕緊聯繫我,這種緣分實在難得。

大田垣蓮月(1791年—1875年),這個名字在日本陶藝史上本就是一道難以複製的風景。她生於江戶時代後期,以才華橫溢的詩作聞名,更以她質樸而極富韻味的陶藝作品聞名於世。她的陶藝風格簡約、不事雕琢,卻能在隨意的手捏痕跡中流露出深厚的禪意與詩情,並且曾在野村美術館展覽過。

眼前這把急須,白色釉面佈滿自然細碎的冰裂紋理,像是無意間織成的禪語;壺身手捏的不規則形態,恰好體現蓮月追求的自然隨性之美,宛如詩人在清晨無意中寫下的一行小詩。泥料樸實沉穩,彷彿將使用者的心境也帶入一種寧靜淡泊之境。

每當以此壺泡茶時,我總覺得自己也沾染了一絲蓮月的氣息,時間彷彿也慢下來,茶湯中的天地變得格外清澈悠然。這把急須不僅是珍貴的藏品,更是蓮月超越時空的詩意與禪思,在日常中陪伴著我,一同感受生活裡最單純的美好。

#大田垣蓮月 #京都古董 #手作急須 #禪意茶道 #冰裂紋陶藝 #江戶時代 #日本陶藝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心文人壺:早期民國段泥石瓢壺】

一隻僅僅50cc的掌心之寶,精巧而渾樸。選用細膩古拙的段泥,泥質溫潤如璞玉般,沉靜而雅緻。壺身以石瓢經典器型呈現,輪廓簡潔有力,凝聚著書卷氣息。

壺面刻工細膩生動,一側以蒼勁刀法鐫刻竹枝,線條凌厲而自然,清雅之韻自然而生。另一側精刻詩文,筆鋒猶如文人墨跡,彰顯文人雅士閒適意境。

壺底落款古拙,工藝氣息純樸無華,透露出製壺者當年的用心與匠心。

盈盈一握的小壺,最適合品味高香清韻之茶,品茗間,仿若能與昔日文人對話,感受那段風雅閑適的舊時光。

#段泥 #石瓢壺 #文人雅器 #茶道具收藏 #掌中寶 #刻工精妙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治時期純錫大錫罐
明治早年,京都的錫工匠把鎔錫倒入旋車,一刀一痕地推挽出這只大茶罐;高 22.5 公分,最寬 19 公分,圓肩斂腹,收於短頸雙層蓋。純錫含量高,不染氣味,也不奪香,罐壁厚實,冷金屬可穩定溫度。內蓋貼合,外蓋鎖緊,隔絕光、氣與濕,讓烏龍與東方美人安睡而慢熟,蜜韻更甜,焙火更沉。

罐面經歲月養出柔灰色光澤,微點斑痕像細雨後的石壁。轉動蓋鈕時,金屬輕輕碰擊,發出低聲回響,提醒人茶與器正共鳴。這是器型的靜與錫質的柔,也是明治之後,工業技術與手感工藝短暫交會的證據。

#明治錫罐 #純錫茶罐 #烏龍存茶 #東方美人 #茶葉熟成 #日本茶道具 #密封保存 #錫器收藏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青木木米(Aoki Mokubei,1767–1833)出生於京都鴨川邊的茶屋世家。年少先習書畫,後拜奧田頴川為師學陶,自此將宋明古陶、交趾釉與京燒技法融會一體。與永樂保全、仁阿彌道八並稱「京燒三名人」。他自嘲耳疾,好友戲稱「聾米」,卻無損其筆墨與窯火的靈動。

青木木米南蠻燒小壺
桃山時代的海風帶來「南蠻」之名,也帶來粗礫質感與灰褐泥色。木米欣賞這種不修邊幅的土味,拉坯時故意留下指節輪痕。此壺正是代表:

壺身:灰褐泥夾細砂,圈圈輪紋似河流。
壺嘴:短而厚,出水乾脆。
竹柄:輕巧不燙手,日用自如。
款印:肩側橢圓「木米」印,一眼可辨。
壺底:自然細裂,歲月痕跡歷歷。

沖鐵觀音或熟普,茶湯沉穩、收斂快、回甘清晰。原箱墨繪更將器、畫、字三味合一,讓實用成雅趣。

年代分期
1. 1790 年代|啟蒙期 —— 胎薄彩亮,臨仿明清官窯。
2. 1800–1815|京都栗田口自立窯 —— 胎體轉厚,試交趾釉,器蓋多書「古器觀」。
3. 1816–1833|加賀時期與成熟期 —— 南蠻燒定型,輪紋粗放,橢圓「木米」印固定。

博物館足跡
東京國立博物館:典藏《龍波食籠》等南蠻燒器,並在「為日本人所愛的華南陶瓷」專題中展出。
大英博物館:收藏茶碗、掛軸等多件木米作品,館方檔案詳記其1767–1833生卒與京都窯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館藏《樹蔭煎茗圖》與南蠻燒茶壺,呈現江戶文人煎茶風雅。
史密森尼弗利爾藝廊(華盛頓 DC):典藏《盧仝七碗杯》組,並於「Imagined Neighbors」展中探討其中國意象。

青木木米把文人畫筆意、南蠻粗泥與京燒雅趣交織成自家語彙;今日捧壺細觀,仍能聽見江戶末年茶席上那把窯火輕聲訴說的故事。

#青木木米 #南蠻燒 #京燒三名人 #竹柄茶壺 #木米印 #桃山風 #日本茶道具 #博物館典藏 #茶壺收藏 #文人煎茶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龜文堂波千鳥900cc小鐵壺
龜文堂造波千鳥紋鐵壺,壺身細膩鑄造起伏波浪紋,如清風拂動湖水般溫潤自然,壺壁巧飾精緻銀象嵌千鳥,翱翔其中,極富靈動之美,充滿詩情畫意。壺蓋之齋鈕為金工牡丹花鑲嵌,花開雍容,富貴而不張揚,為整件作品增添一抹典雅華貴之氣。並展現龜文堂典雅穩重的工藝美學,整體包漿溫厚內斂,顯示長年泡養之珍貴,容量約900cc,小巧適中,特別適合雅緻茶席,品茗之際增添淡雅閒適之韻味。

#龜文堂、#小鐵壺、#波千鳥紋、#銀象嵌、#包漿、#茶道具、#煮水壺、#工藝美學、#日本茶文化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美堂×初代竹雲齋·藤編銀壺】
這是一把稀有且優雅的聯名銀壺,由京都名門真美堂製作純銀壺身,鎚目紋細密如漣漪,光影流轉間,盡顯銀之質感與韻味。壺柄特別委由初代竹雲齋親手藤編打造,竹藝精湛而典雅,觸感溫潤,握之舒適。

初代竹雲齋為日本近代竹藝傳奇,以竹藝作品聞名,藤編手法精妙絕倫,此作更是他少見與金工匠師跨界合作的佳品。壺身與壺柄,金屬與竹藤,剛柔並濟,呈現出東方美學的深厚內涵。

聯名款銀壺配有原裝木盒,墨跡與落款清晰可見,更增添收藏價值與歷史意義。無論實用或收藏,皆為極佳之選。

#真美堂銀壺 #初代竹雲齋 #聯名銀壺 #藤編把手 #日本茶道具 #茶藝收藏 #東方美學 #金工竹藝 #銀壺收藏 #鎚目紋 #茶人逸品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銕琅雕藝——蟹隱蓮心》
一片蓮葉,捧起歲月的靜謐。此件茶則以竹根為材,雕刻靈動的蟹隱蓮心,包漿渾厚,宛如舊友初見,沉穩而不驚人。

日本竹工名家 市川銕琅(1901–1987) 之作,筆致細膩,刀法轉折之間藏巧於樸。蓮葉脈絡清晰,葉背蟹形靈動,形態栩栩如生,動靜之間蘊藏自然氣息與匠心神韻。刻款「銕琅之作」,筆意剛健含蓄,映照作者一生精進不懈的藝術精神。

市川銕琅,生於東京,本名虎藏,自幼展現非凡雕刻天賦,師承加納鐵哉,為其「鐵筆雕刻」技法之最後繼承者。青年時期雖不幸失聰,卻未停筆,反而更沉潛於創作世界,尤擅於茶道具雕飾,作品常見花鳥蟲草,氣韻靈動,質感深厚,為昭和時期雕工之高峰。其雕刻不僅是技藝呈現,更是一種與自然萬物交會的詩意境界。

此茶則,宜藏於案,伴茗為友;亦可握於掌,觀歲月痕跡。小中見大,素中見華,銕琅一刀之下,自有天地。

#市川銕琅 #竹根雕 #茶道具 #日本雕刻 #蟹蓮茶則 #鐵筆雕刻 #加納鐵哉 #昭和工藝 #竹雕藝術 #文人茶器 #收藏雅物 #雕刻美學 #手工茶器 #蓮葉蟹形 #茶人之選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掌中珍玩,清韻悠然——入清楊字款迷你紫砂小琴爐

盈盈一握,卻有乾坤氣象;素雅無華,韻味卻自從容。這枚迷你的紫砂小琴爐,以清代「楊」字款入器,典雅而工致。器身線條飽滿圓潤,三足鼎立間見穩重端莊,泥質細膩柔和,古樸自然,蘊含清雅之氣。

其迷你尺寸尤為可人,隨身可攜,方寸之間承載文人氣韻,閒來燃香一縷,袅袅清煙間,如聞琴音淡淡,似見書畫悠悠。小器雅趣,大有境界。

#紫砂 #琴爐 #文人雅玩 #清代楊字款 #迷你爐 #文房器具 #香道具 #香爐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旅茶庵・茶花香之美】
茶道如星辰漫旅,器物似幽香盈室,
五月的初夏,在寧波這座古韻新風的城市裡,我們相約於星旅茶庵茶花香道具展,共賞一場集茶香、花藝、精美器物於一體的美學展演。

御茶道古美術,將帶來歷久彌新的器物風華;
草山堂小茶室,呈現的是雅致細膩的生活美感;
若 生活器物,則傳達著精美古錫茶道具;

這兩日的茶香,將點染你的初夏記憶。
誠摯邀請,與你共赴這場美與茶的交會。

|星旅茶庵・寧波茶花香道具展|
・日期|2025/5/17–18(周六、周日)
・地點|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新馬路35號
・參展單位|御茶道古美術・草山堂小茶室・若 生活器物

讓茶與器,點亮你我的相遇。 
#星旅茶庵 #寧波茶展 #茶道具展 #茶生活 #花藝香道 #古美術 #御茶道 #草山堂小茶室 #若生活器物 #茶人日常 #當代茶空間 #器物之美 #茶器收藏 #寧波活動推薦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砂建水,作為茶席中不可或缺之雅器,常蘊含著一份樸質深韻,尤其是名家手筆,更能體現文化藝術與實用性的完美融合。眼前這件由邵茂章所製的紫砂建水,精緻且內斂,尤為引人注目。

邵茂章以其卓越的紫砂技藝聞名,更擅以細膩、飄逸的書法入壺,將文人氣息巧妙融入紫砂的方寸之間。此建水表面滿佈精細刻劃的書法,筆觸行雲流水,氣韻生動,呈現出既有書法藝術之風雅,又不失紫砂本身的沉穩厚重。

其泥料精選紫砂原礦,經細膩調製與嚴謹燒製,胎質細緻,色澤深沉如墨,散發出寧靜而溫潤的質感。置於茶席之間,恰如一卷古帖徐徐展開,典雅而含蓄,給予人們茶事之餘一種悠遠而靜謐的文化涵養。

邵茂章紫砂建水不僅是茶席中的雅致實用之器,更是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珍品。以此雅器盛載茶湯餘水,於無言處自見清韻高致,真正體現了紫砂器物「既藏實用之心,亦有觀賞之美」的深厚底蘊。

邵茂章基礎紮實,是民國時期著名的紫砂高手。他曾在民初與壺藝名家王寅春、紫砂實業家趙松亭(號東溪)之子趙乾泰一起製作水平壺,並遠銷海內外。已故上海紫砂壺收藏家唐雲曾稱讚說;"民國期間,邵茂章以善製水平壺與鈕扣壺而聞名遐邇。

邵茂章因英年早逝,傳器甚少。就連他的外甥、宜興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家中也只留有一把邵茂章所製的壺具,被徐漢棠視為至寶而珍藏。

邵家為宜興望族。宜興紫砂自明清以來,邵氏家族名家高手燦若星辰,不勝枚舉,"邵家壺"名揚天下,被世人爭相購買收藏。以邵大亨為首的邵氏家族為紫砂業的發展做出傑出的貢獻,他們的名字將彪炳紫砂史冊。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把來自日本的小巧老壺,應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造型靈感來自中國經典的紫砂巨輪珠,卻別出心裁地選用了日本本地的陶土材質。不同於一般的紫砂工藝,這把壺在製作過程中,花費了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每一個細節都蘊含著更為鮮明的手工痕跡與樸拙韻味,處處散發著抱樸守真的氣息,也更感受到它的稀有與獨特之處。

「日本茶道具非常看重手工捏製不規則形,那種微妙的偏差」。「完美的東西可以用『了不起』來表達,但沒有思想融入的餘地;而不規則的老陶壺,則託付了製作者的心靈,可以從中強烈地感受到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當初我委託友人留意日本當地的拍賣會,友人在會場偶然發現了這件有趣的小品,隨即告訴了我。經過遠程的一番競拍,這把充滿獨特個性的老壺最終輾轉渡海,安然來到我的茶桌之上。

如今用它來泡老普洱,茶湯綿醇厚重,老陶土材質微妙地突出了茶的深沉韻味,歲月的滋味盡在壺與茶湯之間相映生輝。當古陶器從窯中取出來並不算最終完成,只有當使用者選擇了它,用它泡茶,與手頭的其他器皿相結合,逐漸使用熟練後,才賦予其生命力。」這份樸拙與質感,恰好呼應著飲老茶時的寧靜與陳韻,感受到時光與歲月的凝結。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後天光微澹,窗外樹影搖曳,光陰緩緩流淌。今日閒來煮水烹茶,飲武夷山老欉肉桂岩茶。從老樹瘤茶倉將茶倒出,此倉歷經歲月洗練,表面斑駁蒼老,手觸之間,似可感受悠悠光陰蘊蓄其內。

以名越昌晴老鐵壺徐徐煮水,壺身沉穩蒼古,鐵肌凝重,水沸時騰起一縷縷輕柔霧氣,如山中晨霧輕盈飄散。再以清末巨輪珠紫泥壺沖泡,壺姿古拙樸厚,湯水注入,茶葉輕盈展開,岩韻悠然散逸。

持清中青花纏枝蓮茶杯品飲,杯身細緻素雅,青花紋路婉轉流暢,宛若纏綿詩句,將茶湯溫潤的岩骨花香襯托得更加幽遠悠長。輕啜之間,茶湯微辛後甘,礦韻明朗,餘味中淡淡桂香與杯底青花香氣交融共舞,恰如山谷幽香在唇齒間氤氳,久久不散。

一盞茶,一方清閒,壺、杯、倉、茶,相映成趣,與己相知。在這方寸茶席間,內心澄明靜謐,宛若在茶香之中,得了一段山中歲月。

#武夷岩茶 #老欉肉桂 #名越昌晴鐵壺 #清末巨輪珠紫泥壺 #老樹瘤茶倉 #清中青花纏枝蓮茶杯 #茶人清賞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茶道藝術蘊含著歷史的沉澱與時光的溫潤,而明治時代的瓷器,正是這份韻味的絕佳代表之一。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一件充滿明治時期風情的白瓷巨輪珠急須。

明治維新後,日本迅速步入現代化,瓷器製作技術也達到空前的精進。這一時期的白瓷,以其細膩而純淨的質感,象徵了明治日本的審美追求——簡潔、典雅又不失實用性。

此巨輪珠急須輪廓渾圓柔和,壺身潔白無瑕,如玉如脂,彷彿匠人將純粹的美注入其中。壺嘴、壺把皆以飽滿的曲線呈現,協調一致,拿捏手感絕佳。壺蓋上圓潤的「巨輪珠」造型,象徵圓滿與和諧,更是急須設計上的點睛之筆。

明治白瓷不僅供人賞玩,更有實用價值,巨輪珠急須出水順暢、利落,是泡製玉露、煎茶等細緻茶品的絕佳良器。用此壺泡出的茶湯,茶香清澈,口感溫潤,令茶席之上的品茗體驗更上一層。

這樣一把典雅的明治白瓷巨輪珠急須,承載著歷史與美學,值得每一位熱愛茶道與瓷器文化的朋友細細品味,感受明治時代的優雅情懷。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件茶則選用天然老黃竹雕製,色澤沉穩,材質細膩。外壁以細刀淺浮雕精雕螳螂伏於枝葉間,葉脈層層疊疊、線條清晰,昆蟲姿態靈動自然,目部以黑角或漆點睛,神采逼人,體現極高的工藝水準與自然審美。全器構圖繁而不亂,寓「葉下藏鋒、靜中見動」,充滿東方書齋意趣。

內壁光潤可鑒,竹紋清晰,底足包漿沉厚,為文人茶具常見「半筒式茶則」造型,方便斟茶用葉,亦可賞玩把玩。此器雖無落款,但風格典雅純熟,推估為明治時期職人工藝佳作,為京都知名古董店舊藏,來源可信,極具收藏與實用雙重價值。

|作品資訊|

材質:天然老黃竹

工藝:手工淺浮雕、雕繪昆蟲與枝葉

年代:明治時期

來源:日本京都古董店舊藏

狀況:完好,包漿自然,未經整新

茶則承載的不只是茶葉,更是風物與四時。此件極適合與紫砂、建盞、柴燒器物共席,為茶席添雅趣;亦可陳設於文人書齋,靜賞其雕工與竹意,餘味無窮。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素樸的朱泥壺,溫潤如玉,散發著歲月沉澱的光澤。茶湯輕盈地倒入德化白瓷杯,溫熱的香氣彷彿帶著微雨初晴的氣息,輕輕縈繞在鼻端。藏六茶托映出鐵琅的刻畫與字跡,彷彿低語著古老的故事。

茶席之上,器物錯落有致,素雅而不失韻味。竹製茶盤的紋理映襯著茶湯的深邃,青花瓷盞與沉穩的朱泥壺相映成趣,彷彿時光在此交錯,靜謐而悠長。

輕啜一口,茶湯滑入喉間,微苦回甘,仿若人生的縮影。朋友對坐,不需多言,只聽水沸時的呢喃,觀茶葉舒展的曼妙,便已足夠。在這方寸之間,品味時間的流轉,感受心靈的寧靜。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泡上一壺老普洱茶,茶湯緩緩倒入清德化杯中,深琥珀色的液體折射著微光,輕啜一口,醇厚而溫暖。
歲月流轉,老器物的美,並不僅僅停留在它的外表,而是在每次使用時,都能發現新的細節、新的美好之處。

竹雕茶則的紋理,隨著光影變化而呈現不同層次,某個角落的刻痕,也許是匠人當年細細雕琢的印記;義春款錫茶罐的皮殻微微氧化,讓它的色澤更顯深沉,如同歲月沉澱出的古樸韻味;而那只小小的德化瓷杯,杯壁上的浮雕梅花紋,在手指輕撫間,似乎能感受到前人留下的溫度。

每一次使用,都是一次新的邂逅。當茶湯倒入杯中,蒸騰的熱氣映照著器物的細節,仿佛喚醒了它們的靈魂。時間讓器物更添故事,而我們,則在反覆的使用中,與它們共鳴,讀懂它們未曾言說的美。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午後的木柵,茶道藏家的奇緣

午後的木柵,陽光靜靜灑落在御茶道,映照著櫃中一只古樸的老鐵壺。我輕輕拂去壺身的微塵,心想今日將有幾位來自香港的茶道藏家到訪。這些年來,我潛心收藏茶道具,偶爾遇見識貨之人,但真正熱愛並理解這些器物的知音卻不多,讓我格外期待這場相遇。

午後三時,八位藏家準時抵達。他們甫入門,便被展示架上的龍文堂鐵壺吸引。壺身刻有松竹梅紋,沉穩大氣,壺嘴與提樑比例協調,透露出名家工藝的精妙。

「這是明治時期的龍文堂作品?」李先生驚喜地問。

我微微一笑:「正是,明治年間的砂鑄技法,壺身紋理細緻,內壁因長年使用形成自然保護層,能讓水質更加甘醇。」

李先生細細端詳,欣賞不已。而陳先生則對另一把龜文堂鐵壺產生興趣:「這只壺包漿極美,內壁的氧化層會讓茶湯更柔和吧?」

我點頭道:「沒錯,龜文堂壺選材講究,長期使用後能讓水質細膩,適合煮水泡普洱與老茶。」

正當眾人沉浸於鐵壺之美時,陳先生的目光轉向一只清朝紫砂壺——俗稱「巨輪珠」。這只壺色澤深沉,壺身圓潤,泥質細膩,顯然已有百年歷史。

「這壺氣韻沉穩,是巨輪珠的作品嗎?」陳先生輕輕撫摸壺身,感受老紫砂的溫潤質感。

我微笑道:「此壺出自清代末期,雖非名家之作,但泥料極佳,適合沖泡老普洱或岩茶。長年使用後,壺壁會吸收茶香,茶湯愈發醇厚,這正是紫砂壺的魅力所在。」

在店內另一隅,王先生被一只老錫罐吸引。這罐子造型樸素,滿布歷史留下的斑駁痕跡,顯得沉穩古樸。

「這是用來存放藏茶的嗎?」他拿起罐子,感受沉甸甸的質感。

我點頭:「這是清晚期的老錫罐,能有效保持茶葉的陳化過程,避免過度氧化,使茶味更加醇厚。」

王先生仔細端詳:「這層自然氧化的錫斑才是真老物,現在市面上很多做舊的,反倒失去時間沉澱的韻味。」

我笑道:「確實如此,真正的老錫罐,長期存茶後,表面會有自然的錫斑,這層歲月痕跡正是它價值的體現。」

幾位藏家在店內流連良久,與我討論茶道器物的歷史與價值,彼此交流心得,最終各自挑選了心儀的藏品。

臨別時,李先生感慨:「莊先生的藏品確實精美,但更難得的是你的用心與理解。這次來御茶道,收穫良多。」

我微微一笑:「茶道具的價值,不僅在歷史與工藝,更在茶人如何使用它,賦予它新的生命。」

目送八位藏家離去,我回到店內,輕輕抹去茶桌上的茶渍。這一天,我不僅售出珍品,更重要的是與一群熱愛茶道的知音相遇。而這樣的相遇,絕不會是最後一次,因為茶道的世界浩瀚無垠,總有新的故事,在等待有心人來發掘。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勝章菊瓣古錫茶托,充滿歲月的老包漿,使用這樣的錫托,連杯子也會快樂!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鐵壺,日本鐵壺,老鐵壺,茶道具,個人收藏,歡迎參觀交流。連絡電話:0935576515 莊先生。市話:(02)22305820.LINE帳號:soon1119微信wechat:soon1119fire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49巷23號(木柵捷運站旁一分鐘路程)每把鐵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歷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 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 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彷彿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 只要細細觀察,將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描述關於鐵壺與茶道具的一些看法,京都老鐵壺,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