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鐵壺,日本鐵壺,老鐵壺,茶道具,個人收藏,歡迎參觀交流。連絡電話:0935576515 莊先生。市話:(02)22305820.LINE帳號:soon1119微信wechat:soon1119fire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49巷23號(木柵捷運站旁一分鐘路程)每把鐵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歷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 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 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彷彿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 只要細細觀察,將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描述關於鐵壺與茶道具的一些看法,京都老鐵壺,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

目前分類:龍文堂老鐵壺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_0708.jpg

DSC_0711.jpg

DSC_0712.jpg

DSC_0713.jpg

DSC_0715.jpg

DSC_0716.jpg

DSC_0746.jpg

DSC_0747.jpg

DSC_0748.jpg

DSC_0750.jpg

DSC_0751.jpg

DSC_0752.jpg

DSC_0753.jpg

DSC_0755.jpg

DSC_0756.jpg

龍文堂名家大谷造 脫蠟山水家屋老鐵壺

蠟鑄肌理細膩均勻而微妙,飽滿圓潤。金銀鑲嵌於手把,質感厚重溫潤,為收藏首選!!

蠟鑄法:   
亦稱失蠟鑄造法或脫蠟鑄造法。簡單來說,使用一蠟型雕刻成所需要製作的形狀,經過附砂,烤模後,將蠟融出形成所需要的模型,澆灌後將砂模破壞取出成品,所以蠟鑄法是不需要在砂模成形後脫出內模,因此並無傳統砂鑄法的腰線,故一件蠟鑄法制作而成的作品,將不會有任何的脫模線《腰線》與澆鑄孔《包含透氣孔》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02.jpg

DSC_0303.jpg

DSC_0304.jpg

DSC_0305.jpg

DSC_0306.jpg

DSC_0307.jpg

DSC_0308.jpg

DSC_0309.jpg

DSC_0310.jpg

DSC_0311.jpg

DSC_0312.jpg

DSC_0313.jpg

大國壽朗(1856年---1934年) 日本明治時期人,作為龍文堂四大天王之一,早期服務於龍文堂體系下的金龍堂。金龍堂作為龍文堂的高級堂口,是日本京都知名鐵壺堂號之一。

大國壽朗作品以繁複的裝飾技法見長,可說是鐵壺花貨第一家。壽郎此種在砂模上精細刻劃出反模成就的鑄物工藝,目前工藝師已難以追越。日本鐵壺在明治時期達到鼎盛,作壺名人對中國文化極其崇拜,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壺上出現歲寒三友、四君子、漢唐詩文、竹林七賢及中國青銅器造型,可見當時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程度。

大國壽朗,幾乎就像中國藝術家,專精於漢詩題材,字體優美、筆意流暢,所有作都具有漢文化特徵。作品常塑有梅蘭荷菊並以詩詞附之!

不僅梅、蘭、荷、菊造型生動,更以楷書、行楷、行書、草書四種不同的字體風格來展現詩詞。可以這樣定義:大國壽朗不僅是鐵壺名家,還是一名集雕塑、字畫、詩詞於一身的文化藝術家!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576.jpg

DSC_0577.jpg

DSC_0578.jpg

DSC_0579.jpg

DSC_0580.jpg

DSC_0581.jpg

DSC_0584.jpg

DSC_0585.jpg

此壺為龍文堂明治時期作品,壺身畫面呈現出精緻的浮雕山水,家屋遊船流露出禪茶寧靜的意境。器形古樸穩重,三彎提把端莊古典,壼身詩詞浮雕粗獷有力,壺嘴曲線優美,出水順暢,做工精細,銅蓋包漿精美,保存很好,收藏與使用皆佳是一件難得的鐵壺佳作。

在鐵壺的領域裡,龍文堂的活動長達百年,帶著名望影響著日本和歐洲.倫敦維多利亞的收集和艾伯特博物館,有金銀鑲嵌的鐵壺,約在1870年左右被上流社會所使用,鐵壺則是在1876年進入了博物館,在壺身上落有龍文堂的字樣.然顯而易見的,鐵壺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作品,他們還是眾所周知的青銅工匠.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 “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569.jpg

DSC_0570.jpg

DSC_0571.jpg

DSC_0573.jpg

DSC_0574.jpg

DSC_0575.jpg

DSC_0576.jpg

DSC_0577.jpg

橫款龍文堂安之介道安型老鐵壺

安之介的經典作品,簡樸穩重,壺身飽滿,素雅簡潔流暢,整體穩重大氣,壺身荒地肌文與包漿溫潤的銅蓋搭配,雍容大器,氣宇非凡,絕對是值得收藏的老鐵壺。

【龍文堂堂主及創始】

初代龍文堂,享保貮十年~寬政十年(1735年~1798年),精通鑄銅及書畫,於京都創業並採用蠟型鑄造鐵壺。

二代龍文堂,名波雄,字鼎介,通稱為初代安之介。在平安人物誌裡,對其事蹟有相關詳細記載。二代龍文堂居住在京都富小路四條通,於天保十二年(1841年)去世。晚年改名為安平,也同時從事陶器的製作。二代安之介因與賴山陽、青木木米有著親交的關係,所以在鐵壺和煎茶器的製造上學習陶器的製作風格,留有安平的銘或龍文堂的銘。

二代龍文堂(初代安之介)1780年~1841年在鐵壺的傳承上相當重要,在其眾多弟子中,最著名的得意弟子有龜文堂創始人:波多野正平和其親弟:秦藏六。

【安之介乎?或安之助乎? 】

鐵壺藏界一直以來的一個困惑,龍文堂安之介乎?或安之助乎?目前支持安之助的資料為《平安人物誌》的記載,傳世作品的木箱銘記中僅有少部分記載為龍文堂安之助。反之,記載為龍文堂安之介的箱銘和作品刻款為數較多,其中有明確紀年和各代目親籤的文字資料甚多。在日語發音中,安之助和安之介的發音是相同的(Yasunosuke),故對目前眾多資料分析,認為平安人物誌所指的安之助可能為記錄者的筆誤,正確的名稱應該為——龍文堂安之介。

【安之介鐵壺的花押和壺身銘記】

龍文堂是從安之介個人的草創品演變成企業化的知名鐵壺製造商的,並在十九世紀初將京都鐵壺推上工藝的舞台,且得到了廣大茶人的肯定,而安之介代表了此堂號的本家。

安之介作為京鐵代表堂號的最高級別的本家作品,絕非泛泛之輩。然而因為年代久遠,民間因商業利益將壺身、壺蓋等混淆搭配的情況時常可見,這也造成了安之介作品鑑賞的難點和誤區。

早期安之介作品和後期作品最明顯的分別在於“花押”。 (注:花押也叫作畫押,是代替簽名的一種簽署樣式,通常會取姓名中的一至二字採用連筆速寫、交錯相疊或加入一些符號,因此形狀千奇百怪,帶有藝術性。)雖然花押是為了方便簽署而發明的簽署方法,但在正式的簽署場合仍為簽名而不能用花押。而與中規中矩的簽名相比,個性化的花押的優勢是較難偽造。

隨著初代四方安之介在鐵壺鑄物界建立名聲,龍文堂的作品洛陽紙貴。

在不斷擴充壯大下,亦不斷有門生投其門下學師,前有介紹過的初代龜文堂波多野正平和初代秦藏六,至明治初期還有許多釜師入龍文堂這塊響亮的鑄物堂號內,目前熟知的大國、上田、井上、西杉等。在龍文堂產品數量與品種日趨龐大與復雜的情況下,為區別龍文堂安之介最高級別的作品,在壺身鑄入龍文堂的字號以區別於一般龍文堂作品。銘和蓋銘加上花押款、箱外壓印朱紅章的系統。從記載分析,此時應為七代目安之介,故目前所見的花押與箱外落印應可推至七代目時期(1900年之後)。

縱觀各代目安之介作品,對於其作品的總體評價可用:精工、細膩、內斂、素雅和富含人文氣息來形容。相對於正平、藏六、大國等知名釜師以加入大量中國傳統圖騰紋或參考青銅器的作品相比,安之介作品一派素淨並不譁眾取寵。取最為耐看的器型之美,注重壺身、壺蓋、壺流是、壺把的相應和協調,渾然天成,大巧若拙最為不易。而且,安之介的作品注重使用者的手感,在茶具最重要的出水功能上展現其他鐵壺難以媲美的精緻壺流,使得出水達到最佳順暢的狀態。

【安之介作品的細節分析 】

安之介作品為龍文堂系統的最高級別作品,傳達了龍文堂制器的最高精神。從原材料、紋樣、銅件工藝乃至外箱都與一般作品有著極大的差異。

一、壺流

安之介作品的壺流工藝師最能體現其工藝的,各代目安之介的作品最大的共同處就是壺流修工達到極致。最為明顯的特徵在於製流所用模具痕的精加工,在所有的龍文堂包括其他釜師(上田、井上等)的產品,唯有安之介作品將壺流的模具線加以細部處理,讓其在視覺上幾乎無法發現模具的痕跡。

二、蓋鈕

京都鐵壺的蓋鈕在各個時期的流行元素不盡相同。在明治之前的各類作品以銅製蓋鈕為主,到明治大正期間,則以純銀為蓋鈕而流行。各代目安之介各個時期的作品也可看出此軌跡,但不論是前期或是後期安之介作品所用的銅質、銀質蓋鈕均與一般作品有著極大的差異。安之介所用的材料、作工和精緻度都較一般作品有著精粗之別。

安之介作品的蓋鈕多為純手工精製,而一般的其他作品則可見大量生產代加工的痕跡,因此,鑑定安之介作品,仔細鑑別其壺流和蓋鈕的製作精製程度便能明顯區分。

安之介代表了京鐵第一家的精髓,不愧為日本鐵壺第一堂號——“龍文堂”。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79.jpg

DSC_0380.jpg

DSC_0381.jpg

DSC_0382.jpg

DSC_0383.jpg

DSC_0384.jpg

DSC_0385.jpg

DSC_0386.jpg

DSC_0387.jpg

DSC_0388.jpg

DSC_0389.jpg

DSC_0391.jpg

底款:大國製  蓋款:大國造
明治時期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此件藏品為大國所作,這件作品為大國不可多得的精品,壺身主題為商周饕餮紋飾,線條清晰細膩,呈現立體,壺蓋靈芝作鈕,整體器型飽滿。此工藝是以最為複雜的脫臘法鑄造而成,由於每件脫臘鑄造砂器,取出作品時必須打破砂模才能將作品取出,所以每件作品都是獨ㄧ無二之作。

大國壽朗 為龍文堂初代釜師,製壺工藝熟練,鑄工精細,無論雕刻 行文都有所擅,大國壽朗將花瓶藝術與中國書畫帶入鐵壺之中,即使是現代的工藝眼光來看,仍是令人驚艷的作品。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108.jpg

DSC_0109.jpg

DSC_0110.jpg

DSC_0112.jpg

DSC_0113.jpg

DSC_0115.jpg

DSC_0116.jpg

DSC_0117.jpg

DSC_0118.jpg

DSC_0121.jpg

DSC_0124.jpg

龍文堂岩肌老鐵壺

此件鐵壺紋理精細厚重。圓月弧形提梁,壺蓋為銅質,壺蓋底刻有“龍文堂造”畫押。壺身外形素雅別緻 。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847.jpg

DSC_0848.jpg

DSC_0850.jpg

DSC_0851.jpg

DSC_0852.jpg

DSC_0854.jpg

四代四方安之助(又名龜次郎),文化13年~明治17年(1816~1884)

釜師松下安兵衛的次子,龍文堂三代長女的女婿

明治6年 維也納博覽會龍文堂安之助出品

明治9年費城萬國博覽會四方安之助出品

明治10年 第一回國內博覽會 鳳紋賞

明治16年廣告{金銀銅器鐵壺各種富小路四上龍文堂四方安兵衛}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537.jpg

DSC_0535.jpg

DSC_0536.jpg

DSC_0539.jpg

DSC_0540.jpg

DSC_0541.jpg

DSC_0542.jpg

DSC_0543.jpg

DSC_0544.jpg

DSC_0545.jpg

DSC_0546.jpg

DSC_0547.jpg

壺蓋“龍文堂造 花押”款,精鍊的壺體透出氣勢不凡的特徵,彰顯名家品味。此壺保存良好,是十分難得的龍文堂佳品!

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鐵質的溫潤不是說說的,看看圖就知道了,皮殼溫潤紫光,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極品。
 
而這樣一隻極品的老鐵壺,能使用幾輩子的,能夠傳代的日本鐵壺,老壺燒的水確實不錯,老玩家都體驗過的。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977.jpg

DSC_0974.jpg

DSC_0972.jpg

DSC_0975.jpg

DSC_0973.jpg

DSC_0976.jpg

DSC_0978.jpg

這把上田造房饕餮紋獸嘴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98.jpg

DSC_0299.jpg

DSC_0300.jpg

DSC_0301.jpg

DSC_0302.jpg

DSC_0303.jpg

DSC_0305.jpg

DSC_0306.jpg

DSC_0307.jpg

DSC_0308.jpg

明治時期龍文堂上田造房荷葉蓮耳老鐵壺

這把上田造房荷葉蓮耳雙款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荷葉的脈紋生動細膩。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28.jpg

DSC_0319.jpg

DSC_0320.jpg

DSC_0321.jpg

DSC_0322.jpg

DSC_0323.jpg

DSC_0324.jpg

DSC_0325.jpg

DSC_0326.jpg

DSC_0327.jpg

龍文堂道安型岩蟹老鐵壺

壺蓋“龍文堂造 花押”款,精鍊的壺體透出氣勢不凡的特徵,彰顯名家品味。此壺保存良好,是十分難得的龍文堂佳品!

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鐵質的溫潤不是說說的,看看圖就知道了,皮殼溫潤紫光,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極品。
 
而這樣一隻極品的老鐵壺,能使用幾輩子的,能夠傳代的日本鐵壺,老壺燒的水確實不錯,老玩家都體驗過的。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66.jpg

DSC_0267.jpg

DSC_0268.jpg

DSC_0269.jpg

DSC_0270.jpg

DSC_0271.jpg

DSC_0272.jpg

DSC_0273.jpg

DSC_0274.jpg

江戶時期龍文堂砂鐵雲龍老鐵壺

【品相】壺蓋“龍文堂造 花押”款,精鍊的壺體透出氣勢不凡的特徵,彰顯名家品味。此壺保存良好,是十分難得的龍文堂佳品!

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鐵質的溫潤不是說說的,看看圖就知道了,皮殼溫潤紫光,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極品。
 
而這樣一隻極品的老鐵壺,能使用幾輩子的,能夠傳代的日本鐵壺,老壺燒的水確實不錯,老玩家都體驗過的。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37.jpg

DSC_0239.jpg

DSC_0241.jpg

DSC_0242.jpg

DSC_0243.jpg

DSC_0244.jpg

DSC_0245.jpg

DSC_0246.jpg

DSC_0247.jpg

DSC_0248.jpg

鐵壺製作在明治中期漸趨完善,名家輩出。大國壽朗 為龍文堂初代釜師,製壺工藝熟練,鑄工精細,無論雕刻 行文都有所擅,大國壽朗將花瓶藝術與中國書畫帶入鐵壺之中,即使是現代的工藝眼光來看,仍是令人驚艷的作品。

為了表現出壺身的特別,有一種自古流傳,稱為脫蠟法的鑄造技術,不但能打造出精緻細緻的外型,每個模具僅能少量製作的珍貴性,更是讓脫蠟法製作的日本鐵壺更顯珍貴。

脫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蜜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並預留孔洞製成外膜,待外膜乾燥後高溫讓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模會依據內部捏製出的蠟型形成模具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1128.jpg 

DSC_0001.jpg 

DSC_0002.jpg 

DSC_0003.jpg 

DSC_0004.jpg 

DSC_0005.jpg 

 在鐵壺的領域裡,龍文堂的活動長達百年,帶著名望影響著日本和歐洲.倫敦維多利亞的收集和艾伯特博物館,有金銀鑲嵌的鐵壺,約在1870年左右被上流社會所使用,鐵壺則是在1876年進入了博物館,在壺身上落有龍文堂的字樣.然顯而易見的,鐵壺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作品,他們還是眾所周知的青銅工匠.

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 “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

“鐵壺本身就代表著作者的信仰,儒式的鐵壺在少了禪和道的精神追求外,更多的是對生活的關注”,古代的文人,在得意時兼濟天下,不得意時則鍾情山水,歸隱山林,儘管少了精神寄託,卻更接地氣,這類鐵壺適合玩家把玩細品。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_1117.jpg 

DSC_1122.jpg 

DSC_1123.jpg 

DSC_1124.jpg 

DSC_1126.jpg 

DSC_1127.jpg 

DSC_1116.jpg 

 

DSC_1118.jpg 

DSC_1119.jpg 

DSC_1120.jpg 

DSC_1121.jpg DSC_0007.jpg 

鐵壺製作在明治中期漸趨完善,名家輩出。大國壽朗 為龍文堂初代釜師,製壺工藝熟練,鑄工精細,無論雕刻 行文都有所擅,大國壽朗將花瓶藝術與中國書畫帶入鐵壺之中,即使是現代的工藝眼光來看,仍是令人驚艷的作品。

為了表現出壺身的特別,有一種自古流傳,稱為脫蠟法的鑄造技術,不但能打造出精緻細緻的外型,每個模具僅能少量製作的珍貴性,更是讓脫蠟法製作的日本鐵壺更顯珍貴。

脫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蜜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並預留孔洞製成外膜,待外膜乾燥後高溫讓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模會依據內部捏製出的蠟型形成模具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664.jpg 

DSC_0665.jpg 

DSC_0666.jpg 

DSC_0668.jpg 

DSC_0669.jpg 

DSC_0670.jpg 

DSC_0671.jpg 

DSC_0673.jpg 

DSC_0676.jpg 

DSC_0677.jpg 龍文堂名釜師岩本造古銅鏡竹林七賢砂鐵老鐵壺


在鐵壺的領域裡,龍文堂的活動長達百年,帶著名望影響著日本和歐洲.倫敦維多利亞的收集和艾伯特博物館,有金銀鑲嵌的鐵壺,約在1870年左右被上流社會所使用,鐵壺則是在1876年進入了博物館,在壺身上落有龍文堂的字樣.然顯而易見的,鐵壺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作品,他們還是眾所周知的青銅工匠.

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 “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60.jpg DSC_0261.jpg DSC_0262.jpg DSC_0263.jpg DSC_0264.jpg DSC_0265.jpg DSC_0267.jpg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875.jpg DSC_0876.jpg DSC_0877.jpg DSC_0878.jpg DSC_0879.jpg DSC_0880.jpg DSC_0881.jpg DSC_0882.jpg DSC_0883.jpg  

超超超喜歡的龍文堂上田造房圓滾滾茄型老鐵壺,充滿巧思與日本精細工藝的一把老鐵壺,連蝴蝶都聞到茄子的香味駐留於茄子上!

這把上田造房茄型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825.jpg DSC_0827.jpg DSC_0828.jpg DSC_0829.jpg DSC_0831.jpg DSC_0832.jpg DSC_0833.jpg DSC_0834.jpg DSC_0836.jpg DSC_0837.jpg  

金龍堂上田造房高卯字款高浮雕穿雲龍老鐵壺,工藝細膩,穿雲龍栩栩如生!

這把上田造房穿雲龍雙款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穿雲龍生動精巧。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681.jpg DSC_0682.jpg DSC_0683.jpg DSC_0684.jpg DSC_0685.jpg DSC_0686.jpg DSC_0688.jpg DSC_0690.jpg DSC_0691.jpg  

這把老鐵壺為龍文堂名家上田照房的作品。龍文堂,為日本鐵壺的創始堂號。龍文堂的鐵壺,有30 種不同的類型,由於年代已久,甚至有最受歡迎的是龍文堂壺蓋的說法。龍文堂鐵壺是純手工製作,是百年難得的珍貴古董。這把上田造房青竹飛鳥雙款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青竹靈動,飛鳥生動精巧。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