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造荷葉型老鐵壺
此壺為大國造荷葉型老鐵壺,器型為荷葉造型近看端詳,燈光下清晰可見釜師精心雕琢的荷葉細節,荷葉精緻且栩栩如生。並搭配蝸牛為耳朵環付生動活潑,為難得一見的大國佳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此把老鐵壺為稀有少見的全新未使用品。
大國造荷葉型老鐵壺
此壺為大國造荷葉型老鐵壺,器型為荷葉造型近看端詳,燈光下清晰可見釜師精心雕琢的荷葉細節,荷葉精緻且栩栩如生。並搭配蝸牛為耳朵環付生動活潑,為難得一見的大國佳作,更難能可貴的是此把老鐵壺為稀有少見的全新未使用品。
15代鈴木盛久雞冠老鐵壺(鈴木勝久志衣子)
此件作品為15代鈴木勝久志衣子的作品,此壺特殊之處在於志衣子使用雞冠作為此壺的摘鈕,妙趣橫生,並且在手把處使用兩種不同的工法製作,為志衣子少見的特殊製法,此壺線條流暢優美,通體清潤敦厚,如此溫柔的姿態就是由女性釜師志衣子親手鑄造。稀有特殊,值得收藏擁有。
目前鈴木盛久工房已經傳承至第15代,由14代貫爾盛久的長女志衣子繼承名號,是有史以來的首位女性盛久和享譽世界的日本第一女釜師。她以女性獨特的審美和細膩溫婉,為南部鐵器注入了新的活力,鑄造的器物也彷彿具有了生命和靈性,呈現出特有的柔美和優雅。
1967年,熊谷志衣子從武藏野美術短期大學工藝設計本科畢業,學習雕刻藝術。她回到盛岡結婚,嫁入熊谷家,成為主婦,進入了人生的新一時期。在那時候的照片上,她細眉細眼,穿著粉色小紋和服,手裡牽著一對孩兒,笑得非常甜蜜,和許多普通的日本婦人並無二樣。如果命運不將她帶到某個轉折點上,也許她就會一直保持如此柔順的姿態。
在40歲時,這位普通的家庭主婦成為了一名南部鐵器鑄造的職人。工房有一位工作了30年的職人田山和康,成為她的師傅,向她傳授鐵器鑄造的工藝。三年後,即1989年,熊谷志衣子製作的鐵壺就入選盛岡茶道工藝展;1990年,她又獲得了岩手工藝美術協會展的工藝大獎。但挫折隨之而來。接下來的幾次展覽,她的作品都連連落選。她的師傅告訴她,你的作品太僵硬,想要成為鈴木盛久的第十五代傳人,尚有距離。她因此備受壓力。
1993年,47歲的熊谷志衣子成為第40屆日本傳統工藝展正式會員。與此同時,她也終於成為鈴木盛久的第十五代傳人。製作像自己一樣的作品。這是她當初的心願,到今天仍然沒有變化。她仍生活在盛岡這個清美安靜的地方,用雙手創造出一件又一件令人驚嘆讚美以至感慨低迴的作品,它們線條流暢優美,通體清潤敦厚,如此溫柔的姿態直至今日。
金壽堂雨宮宗兵衛金銀鑲嵌富士山景老鐵壺
此鐵壺造型端莊優雅,圓潤飽滿,壺身上象嵌以金銀紋飾。一面可見蒼松翠柏,亭台樓閣,小橋流水,湖上扁舟泛泛,盡顯郊外恬靜閒適之感;另一面亦繪村莊之景,房屋隱與林蔭之中,松竹挺拔,翠煙裊裊,遠處富士山雪景一覽無遺,氣勢非凡。整器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金銀像嵌紋飾富貴堂皇,佈局緊湊,再現富士山腳田園愜意之景。
金壽堂是京都鐵壺重要堂號之一,與龍文堂,龜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銘文的三大體系,其強調壺體製作精美,並以穩定的質量出名。相對龍文堂的花哨,其製作風格偏向高雅蘇潔,製作技法獨具一格,擅長運用金、銀、銅等不同的金屬材質鑲嵌或浮雕於壺身或壺把上,極為珍貴華美。
明治期丸型鐵蓋老鐵壺
此壺器型飽滿大器敦厚拙樸,,岩石肌理,提梁直立,簡約沈穩,具有文人氣息,整體線條搭配協調素雅耐看,凸顯其靈動之感。簡素大器,顯現出一種內斂的華貴,令人賞心悅目值得典藏。
般清堂道安型嵌銀手把老鐵壺
般清堂,據參考資料記載,跨越江戶時期(1603年到1867年)到大正期(1912年到1926年)京都鐵壺名堂口,擅長製作茶道用壺,所選鐵質優秀,製作鐵壺多素雅,裝飾簡約,多見瓔珞紋,迴紋等傳統中國裝飾圖案,壺體形制考究,線條流暢,整壺輕盈,為實用壺之精選。
喜歡般清堂的作品,上手幾件都各有特色,細節處精到,流口的細膩程度不遜於京都鐵壺名堂口;緣於優秀鐵質,壺體輕盈,工藝細膩,合適容量,少裝飾而有亮點,大小容量合適,推薦茶道用壺之選。
明治時期上田造房咏蟬落葉老鐵壺
此老鐵壺為明治時期日本知名釜師上田造房鑄造而成,為京鐵壺中較少見的鐵蓋樣式,並且以秋蟬落葉為題材來感嘆歲月匆匆,時光流逝之感。此件作品通過作家巧手人為形成壺體的殘破,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茶道佗(禪)寂美學的精髓,每一把都有其獨特性。
上田照房,日本近代著名釜師名家,龍文堂體系四大天王之一,活躍於江戶末至明治時期(1868~1912),生卒年不詳。
上田照房以其 精美絕倫的陰刻陽雕技法為當時知名的鐵瓶工房訂製作品,形成了其眾多個人章款,如“上田照房”、“上田造”、“照房”、“照房造”等,以及獨特的字樣、留款位置及排列造型等形式。與後來大部分一個釜師名家服務一家工房或只有一款銘文不同的是,上田照房曾為多家知名堂號做過鐵壺,至今常見的有龍文堂、金龍堂、光龍堂和晴壽堂等。
金壽堂雨宮造獸口四方蓋老鐵壺
明治時期金壽堂堂主雨宮宗兵衛造獸口四方蓋老鐵壺,造型洗煉,鐵質細膩。此件作品整體造型端莊高雅,雖為實用器,但它的形制為金壽堂雨宮宗兵衛少見的獸口鐵蓋形老鐵壺。精卓的技藝超出了使用的價值。此件作品為獸口,可量化的作品均不會採用這種壺嘴,並搭配四方鐵蓋更顯不凡,為金壽堂堂主雨宮宗兵衛之高階作品。
金壽堂與龍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铭文的兩大體系,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作品更偏向高雅素潔,其金銀鑲嵌工藝之精美可稱為藝術品,並以穩定的品質出名。其作品被奉於皇宮內作為貢品。金壽堂作品整體風格偏向高雅素潔,其製作鐵壺的技法獨具一格
作者簡介:雨宮宗兵衞,日本明治時期人(1868~1912),生卒年不詳。
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衞和安之介為一時瑜亮,現在的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的雨宮作品,看的出金壽堂的歷史地位。
平安光玉堂是明治時期,京都地區極其有名的鍛造名家,一向以簡單的線條加上輕巧的點綴而自成風格。此款鐵壺就是出自平安光玉堂,從提梁到珠鈕,再到壺身兩側高浮雕圖騰,處處散發著超凡脫俗的感覺。更顯出此款鐵壺極高的收藏價值。
光玉堂始創於江戶時期(1868年之前),初代光玉堂堂主:禦釜師佐藤堤,壺身落款為“光玉堂造”圓印款,二代堂主繼承一代堂主精工的特性,在壺型及裝飾上略有變化,壺身落款為四方“光玉堂造”印款。初代的光玉堂的堂主是佐藤堤,二代以後沒有繼承此名號,一直沿用光玉堂堂號。
在眾家爭鳴的鐵壺堂號中仔細觀察,光玉堂的鐵壺不論是壺身、壺蓋、壺把都相當具有特色,堪稱「設計感」最佳的堂號。從目前保留下來的鐵壺可以發現,江戶時期已經成立光玉堂,當時制壺技法已經很有水準,到明治時期更加統一完善。光玉堂從江戶末期的簡潔素雅,到明治時期開始慢慢延伸許多細緻華麗款式,光玉堂每個時期都創作出許多經典設計。可透過鐵質及細部配件等細部觀察,證實光玉堂直到明治中期前仍有接受專門定制,這與明治末期之後的風格有明顯區別。
光玉堂與金壽堂的素壺類型十分相像,但仍可從壺嘴區別出兩個堂號的差別。明治時期的光玉堂,壺嘴的製作手法比較厚實並圓滑,形制較為統一。而金壽堂壺嘴較為細長,較具菱角。光玉堂的手感厚實,蓋子的重量以及壺摘的配置都是經過巧思設計,每一細節皆可發現工藝師的用心製作。光玉堂老鐵壺帶有斑紫銅蓋成為了其一大特徵。
光玉堂從江戶時期就有了(約至少存在在 160 年前)~ 1930 年之間。所以,光玉堂的鐵壺幾乎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壺。光玉堂的流口多比較飽滿,金壽堂及龍文堂安之介的作品比較細長,工藝精細程度幾乎相當,合模線處理比較滿意。
平安祥雲堂金銀鑲嵌寶袋老鐵壺
壺身飽滿,圓潤如珠,壺身寶袋以銼金銀與高浮雕鑲嵌結合;以鑲金浮雕形式及其各異的姿態鋪展視覺效果,令有限的畫面豐富、細膩而富有張力;刀把提梁銼金銀富士山,流露出文雅氣質,蓋內鑄有“平安祥雲堂造”字樣。整幅畫面取“寶袋招財進寶”之意,以精湛的水平呈現了祥雲堂時期鑄造工藝的高度,為日本鐵器的經典作品之一
此件金森太吉造四方口垂尾老鐵壺,無論工藝水準還是造型美感,都堪稱經典之作。造型優雅端莊、大氣古樸,曲線柔韌而又富有張力。古樸拙韻,肩部線條過渡非常漂亮
流弧線處理有味道大氣而又不失優雅的一把老鐵壺,風格高古,意味深遠,縱觀整件作品,無論是壺身線條,還是對細節之處精到的拿捏,都充分的顯示了“金森太吉”制壺技藝的獨到之處。
壺蓋“光玉堂造”款
壺身“光玉堂造”特殊倒章款
光玉堂制距今約110年,是素壺中的精品堂號(能做金工的堂號很少,名師也就是那麼幾個,光玉堂是其中之一)。此壺造型特殊,炮口小巧而出水流暢有力,與壺身搭配協調完美,鐵蓋上有靈芝紋飾,外型有些類似紫砂僧帽壺型制特殊少見。下方有“光玉堂造”特殊倒款印章,質感極強。該壺保存完好,品相佳,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光玉堂堂主佐藤堤早期特殊逸品。
忠三朗日丸型老鐵壺。飽滿,素雅,寧靜!忠三朗的作品反撲歸真,洗練的線條,飽滿素雅寧靜的壺身將大師的內斂與靜佗的精神由型而內的轉化,在這把老鐵壺上,你看不到華麗鑲金崁銀的裝飾,確可以感受到大師反撲歸真後追求靜佗的寧靜之美!
三代金壽堂雨宮宗芳造圓頂山達摩型老鐵壺
此把老鐵壺為三代金壽堂堂主雨宮宗芳所製作之圓頂山達摩型老鐵壺,壺身上有圓頂山字樣,鐵質細膩壺型飽滿素雅,並搭配鐵蓋與銀環摘。出水順暢為不可多得的雨宮精品。
金壽堂與龍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铭文的兩大體系,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作品更偏向高雅素潔,其金銀鑲嵌工藝之精美可稱為藝術品,並以穩定的品質出名。
青龍堂陰刻祥鶴蜻蜓炮口老鐵壺
青龍堂為龍文堂旗下堂號之一,壺身為較少見的陰刻工藝,此把老鐵壺為砲口嘴,因為形如筆挺的鐵砲管也叫砲管嘴,也叫砲口,壺嘴則為柱狀直流嘴,嘴口卻圓潤平和,出水溫婉爽利,而斷水乾脆。
此把老鐵壺鐵質溫潤壺身輕薄為不可多得之小把老鐵壺
般清堂紫斑銅廣口型薄胎老鐵壺
般清堂,據參考資料記載,跨越江戶時期(1603年到1867年)到大正期(1912年到1926年)京都鐵壺名堂口,擅長製作茶道用壺,所選鐵質優秀,製作鐵壺多素雅,裝飾簡約,多見瓔珞紋,迴紋等傳統中國裝飾圖案,壺體形制考究,線條流暢,整壺輕盈,為實用壺之精選。
祥雲堂松鶴延年老鐵壺
壺身飽滿,圓潤如珠,銼金銀與高浮雕鑲嵌結合;動感的海浪,栩栩如生的飛鶴以鑲金浮雕形式及其各異的姿態鋪展視覺效果,令有限的畫面豐富、細膩而富有張力;刀把提梁銼金銀月亮與花紋紋飾,流露出文雅氣質,銅蓋上刻有松樹與金銀鑲坎松果則暈現出自然美觀的光澤,蓋內鑄有“祥雲堂造”字樣。整幅畫面取“松鶴延年”之意,以精湛的水平呈現了祥雲堂時期鑄造工藝的高度,為日本鐵器的經典作品之一
明治期金龍堂五面滿工金銀鑲崁老鐵壺
金龍堂為日本京都知名鐵壺堂號,其鐵壺製作傳承史縱跨江戶至昭和四個時期,幾百年的時間,堂下有初代大國壽郎,佐野.上田照房,名越昌晴等眾多炙手可熱的製壺藝人,此件作品為日本明治期金龍堂鑲嵌工藝之上品,五面鑲崁各有特色,有農村景致,比翼雙飛鳥,作品兩隻比翼雙飛鳥生動可人,日本農村景致與鐵壺肌理完美融合,鑲嵌工藝精湛,整體畫面富麗堂皇。三彎把弧形提梁,錯金銀華麗圖騰,與壺身畫面遙相呼應,栩栩如生;流嘴小巧精緻,協調搭配器身。壺身線條設計充分考慮出水效果,當水煮沸時,有如冬日之清晨,如霧如夢,甚是佳作。
山下宗久鐵打出雲龍茶釜!!黑瀨宗世高徒山下宗久(1906-1976),出生於加賀市片山津溫泉,為昭和時期最傑出鐵打出的傳承者。
鐵器之所以迷人,乃因鐵的鏽斑能夠真確表現「侘寂」的感覺,不矯情不做作,發散出無可抗拒的風采與味道。 「鐵打出」的作品為世人所矚目珍賞,原因是鐵乃金屬中最難加工的一種。鐵砂、礦石並非單純的鐵而是酸化鐵,在爐子裡經過去除硫磺等雜質後還原成鐵。因為質地堅硬加工過程必需加熱、鍛錘、延展、彎曲成型,十分費工耗時。
如此複雜的形狀所需要的各式鐵槌和擋金從數在數百支在所有材質中鐵的熔點既高、延展性又最差,在所有的鍛金技術中難度最高,在高熱的加工條件下,如何保持作品的完整、厚薄均一(2-3mm)、工作槌和擋金與作品的接觸面時時拋光如鏡,以利材料的延展,處處測試的細心與耐性,從材料的展開到最後收口,都在考驗作家功力。
壺身&蓋款:光玉堂造。
平安光玉堂是明治時期,京都地區極其有名的鍛造名家,一向以簡單的線條加上輕巧的點綴而自成風格。此款鐵壺就是出自平安光玉堂,從壺身雙螭龍到壺嘴蓋紐等,處處散發著超凡脫俗的感覺。更顯出此款鐵壺極高的收藏價值。
日本鐵壺五大堂口:龍文堂、龜文堂、金壽堂、光玉堂、雲色堂。其中光玉堂和雲色堂其實也屬於金壽堂下的高端堂口。今天我們來談談關於光玉堂以及堂主佐藤堤。光玉堂從江戶時期就有了(約至少存在在 160 年前)~ 1930 年之間。後期無傳承,故而存世的鐵壺均為年代老壺,初代堂主:禦釜師佐藤堤,壺身落款為“光玉堂造”圓印款,二代堂主繼承一代堂主精工的特性,在壺型及裝飾上略有變化,壺身落款為四方“光玉堂造”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