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鐵壺,日本鐵壺,老鐵壺,茶道具,個人收藏,歡迎參觀交流。連絡電話:0935576515 莊先生。市話:(02)22305820.LINE帳號:soon1119微信wechat:soon1119fire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49巷23號(木柵捷運站旁一分鐘路程)每把鐵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歷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 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 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彷彿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 只要細細觀察,將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描述關於鐵壺與茶道具的一些看法,京都老鐵壺,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

目前分類:在庫鐵壺欣賞可交流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_0817.jpg 

DSC_0819.jpg 

DSC_0820.jpg 

DSC_0821.jpg 

DSC_0822.jpg 

DSC_0823.jpg 

DSC_0824.jpg 

DSC_0825.jpg 

DSC_0826.jpg 

DSC_0827.jpg 

DSC_0828.jpg 

堂號簡介:金壽堂與龍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铭文的兩大體系,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作品更偏向高雅素潔,其金銀鑲嵌工藝之精美可稱為藝術品,並以穩定的品質出名。

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衞和安之介為一時瑜亮,現在的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的雨宮作品,看的出金壽堂的歷史地位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990.jpg 

DSC_0991.jpg 

DSC_0992.jpg 

DSC_0993.jpg 

DSC_0994.jpg 

DSC_0995.jpg 

DSC_0996.jpg 

DSC_0998.jpg 

DSC_0999.jpg 

DSC_1001.jpg 

山田宗美繼承家族傳統打出鑲嵌技術,並執著於不用焊接手段以一塊鐵丸重複延展達到所規劃的器物,這種(一塊造)的工藝難度極為複雜與困難.失敗率極高.
從數據顯示宗美打造一對獅型擺件必須費時半年之久方能成器.由於英年早逝.存世作品不多.且多數已被日本與歐美博物館收藏,其中尤以鐵壺作品製作難度最高.數量最少.昭和五十六年加賀市美術館的山田宗美春季特別展,展出41件宗美作品.鐵壺(湯沸)作品僅僅一件作品出展,目前所知宗美的鐵瓶作品應不足二十件之譜
山田宗美是日本歷史上第一位以地方藝術家的身份在鍛金分野上,被內定為當時藝術家最高榮譽的帝室技藝員,其在金工史上所創下的記錄,在此之前未曾有過,即便是在他歿後的一百多年來也無人能及。
山田宗美(1871-1916)幼名羊太郎,明治4年11月12日(1871)出生於現日本石川縣加賀市大聖寺鍛治町的甲胄師世家中,男性中排行第四。 5年級時因自家受到街坊大火的延燒,被迫休學。之後從野尻自然居士學習漢學與繪畫,14歲起正式跟隨父親山田宗光開始研習鑲嵌、鐵打出的技藝。明治20年(1887)兄長三人不幸相繼病故,遂襲名十代長三郎,號宗美、金耕堂鐵羊。
山田宗美在弱冠之年罹患重度的腸胃病,極度衰弱,卻也因此在病中研發出“一塊造”(鐵打出)絕技。 “一塊造”是從一塊(片)鐵僅僅憑藉數十種大小、功能、形狀皆不同的木槌和鐵槌,以及各種打立、擋金(依作品需要而製作的內部支撐)將全物形槌出的技法。山田宗美在明治29年(1896)到大正4年(1915)的19年間,憑藉此項絕技共囊括了國內外13次金賞與其它大小獎項超過35次以上,創造了金工史上的不朽神話。
只可惜“一塊造”鐵壺製作絕技沒有傳人,山田宗美一塊造鐵壺成為絕品,受到骨灰級鐵壺玩家的極度追捧,單價估值超過數百萬元。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829.jpg DSC_0830.jpg 

DSC_0831.jpg 

DSC_0832.jpg 

DSC_0833.jpg 

DSC_0834.jpg 

DSC_0836.jpg 

DSC_0837.jpg 

DSC_0838.jpg 

DSC_0839.jpg 

在眾多作家物系統的日本古鐵壺中,宮崎家的製器風格走的是輕薄的壺身,全手工製作的壺蓋與摘鈕,與出水細膩柔美的長壺流。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茶道佗(禪)寂美學的精髓,此壺顯得自然而質樸。
佗寂源自佛法(小乘)中的三法印,尤其是無常。佗原指遠離塵世,索居禪林的孤寂,寂原指“寒”“貧”“凋零”。佗寂描述了非圓滿之美,短暫之美,殘缺之美.無求,無華之美.非常規之美。

位在加賀藩的宮崎寒雉家,代代都稱為彥九郎寒雉。宮崎家的寒雉是住在能登國,初代寒雉的爺爺是仁右衛門,父親是彥九郎,有一個弟弟叫彥三郎義次。
初代寒雉(1632-1712)
初代寒雉名義一,號剃髮德翁,與正德二年二月逝世,享年八十餘歲。
寒雉一開始被前田利常招來做兵器,後來利常以微妙院為法號,移居到金澤城時,寒雉就專門為裹千家流茶道中今日庵茶室的四代仙叟宗室的意見去製作的。
二代寒雉
初代寒雉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所以是初代寒雉打算到京都找養子人選時,在靠近京都的近江國過村,找到了過於次郎的末孫,他是在京都名越家出生的,後來也成了二代寒雉,殆於享保十三年(1729)
三代寒雉
年輕的時候,在大德寺研究學習,對於歌文,茶事精通。世人稱他[錢屋寒雉;殆於安永二年(1774)
四代義二
三代目的三男,早逝世於安永四年(1776)
五代尚行
殆與寬政八年(1797)
六代尚友
三代寒雉的外甥;殆與寬政十一年(1800)
七代尚植
殆與寬政十一年(1800)
八代義光
九代義尚
原本的名字為彥兵衛
十代尚幸
據可靠資料顯示,原本宮崎寒雉家廢絕了一段時間;而讓寒雉家再興的就是十代尚幸,也就是四代木越三右衛門的親弟弟。
十一代寒雉
安正四年(1858)繼承了家業,活躍於日本美術協會;殆與大政四年(1916)
十二代彥九郎
十三代寒雉
十四代寒雉
昭和十五年(1940)出生於金澤市,十四歲時學習家業成為釜師,師事與第十二,十三代宮崎寒雉。平成六年(1994)繼承為十四代。至今寒雉仍依仙叟的喜好來製作湯釜,視[簡樸]為最重要的製作要素。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804.jpg 

DSC_0806.jpg 

DSC_0807.jpg 

DSC_0808.jpg 

DSC_0809.jpg 

DSC_0810.jpg 

DSC_0811.jpg 

DSC_0812.jpg 

DSC_0813.jpg 

DSC_0815.jpg 藏六造鳳首饕餮紋老鐵壺

此壺為藏六家族之作,形制洗練內蘊,意境幽遠,氣度不凡,讓人不禁聯想日本茶道文化所表現出的樸素自然之美,在平凡和淳樸中追求深厚的藝術魅力。壺身通體泛古樸沉靜,古樸蒼勁;造型仿自中國商周青銅禮器提梁卣。形制為U形提梁。蓋上有相套的圓環摘鈕,蓋面鈕座主題紋飾系二組左右相向夔龍紋,底紋為變形迴紋。肩前後部有環鈕形環付,與提梁相銜。短頸飾有數週弦紋。上腹部有鳳首流,流口圓張,張口仰嘯,氣勢磅礴,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鳳首上有圓曲雙角,兩目細長若柳葉,渦形耳。圓腹上方有一周紋飾帶,主紋飾系半浮雕鳳首,左右飾相對的夔龍紋,底紋為變形迴紋。意趣盎然。更獨具匠心之處是整壺形制獨特,工藝精湛,傳承秦藏六家族之神韻。

初代藏六(1824-1890),文政七年(1824)出生於日本山城雲煙,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歿,享年六十六歲。其為秦源平之子,本名秦米藏,秦藏六家族第一代皇家御用工藝大師、日本幕府時代末和明治時期著名的金屬工藝師。人尊稱藏六翁。江戶時代文久一年(1861年),在聞名的龍文堂門下學習、研究器物鑄造技術。二世秦藏六安正元年(1854年)生。最初的名字是秦住支祝;昭和七年(1932年)歿,享年七十八歲。二世藏六傳承初代風格,青出於藍,在年輕時就已為日本皇室建造出伏見寺田屋烈士紀念碑,其作品傳世量甚少。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783.jpg DSC_0784.jpg 

DSC_0785.jpg 

DSC_0786.jpg 

DSC_0787.jpg 

DSC_0789.jpg 

DSC_0790.jpg 


般清堂,據參考資料記載,跨越江戶時期(1603年到1867年)到大正期(1912年到1926年)京都鐵壺名堂口,擅長製作茶道用壺,所選鐵質優秀,製作鐵壺多素雅,裝飾簡約,多見瓔珞紋,迴紋等傳統中國裝飾圖案,壺體形制考究,線條流暢,整壺輕盈,為實用壺之精選。

喜歡般清堂的作品,上手幾件都各有特色,細節處精到,流口的細膩程度不遜於京都鐵壺名堂口;緣於優秀鐵質,壺體輕盈,工藝細膩,合適容量,少裝飾而有亮點,大小容量合適,推薦茶道用壺之選。

般清堂是江戶到大正時期堂號,堂號特徵明顯,1.形制多變,多為素壺,壺型考究;2。鐵質優秀,早期壺多為砂鐵,輕盈;3.線條流暢。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774.jpg 

DSC_0775.jpg 

DSC_0776.jpg 

DSC_0777.jpg 

DSC_0778.jpg 

DSC_0779.jpg 

DSC_0780.jpg 

DSC_0781.jpg 

DSC_0782.jpg明治期釜師款佗寂蟲蝕老鐵壺(紫斑銅蓋,特殊茄型鈕)

作品風格簡約內斂、禪定大氣,器身為飽滿渾圓的平丸形,壺身上有佗寂蟲蝕意境的營造,且手法細膩。

洗練的線條,蟲蝕的握把與特殊茄型鈕將大師的內斂與靜佗的精神由型而內的轉化,在這把老鐵壺上,你看不到華麗鑲金崁銀的裝飾,確可以感受到大師反撲歸真後追求靜佗的寧靜之美!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689.jpg 

DSC_0690.jpg 

DSC_0691.jpg 

DSC_0692.jpg 

DSC_0693.jpg 

DSC_0694.jpg 般清堂崁銀手把老鐵壺

般清堂,據參考資料記載,跨越江戶時期(1603年到1867年)到大正期(1912年到1926年)京都鐵壺名堂口,擅長製作茶道用壺,所選鐵質優秀,製作鐵壺多素雅,裝飾簡約,多見瓔珞紋,迴紋等傳統中國裝飾圖案,壺體形制考究,線條流暢,整壺輕盈,為實用壺之精選。

喜歡般清堂的作品,上手幾件都各有特色,細節處精到,流口的細膩程度不遜於京都鐵壺名堂口;緣於優秀鐵質,壺體輕盈,工藝細膩,合適容量,少裝飾而有亮點,大小容量合適,推薦茶道用壺之選。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78.jpg

DSC_0279.jpg

DSC_0280.jpg DSC_0281.jpg DSC_0282.jpg DSC_0283.jpg DSC_0284.jpg DSC_0285.jpg DSC_0286.jpg  

雲色堂 雲色堂創建於江戶時期的京都,距今已有上百年曆史。初代和田信濃大掾藤原國次便是京都當時赫赫有名的釜師,被譽為“天下第一釜師”。之後的幾代堂主皆為御用釜師,參與建造許多大寺院梵鐘,如大德寺、本能寺、妙心寺、黃壁山萬福寺、建仁寺、清水寺等,現存世梵鐘仍有百來座。明治時期,十代堂主和田美之助親自前往雨宮金壽堂學習茶湯釜、鐵瓶的鑄造技法,深得京都鐵瓶的製作精髓。幾代人孜孜不倦努力,換來日益精進的技藝與作品。

雲色堂歷代釜師略歷
【第一代和田信濃大掾藤原國次】
居住於京都三條釜座,作為江戶時期釜座的領頭人大展身手,有天下第一釜師美稱,鑄造湯釜、梵鐘等。
【第二代和田信濃大掾藤原國次】
寬永十三年(1636年)跟隨第一代為知恩院鑄造大梵鐘。從寬永時期開始,成為專門製作梵鐘的大物師,傑作眾多。晚年入道,元祿二年(1689年)欽賜從五品。 
【第十代和田美之助】
居住於京都下京高辻,跟隨雨宮金壽堂學習,並以雲色堂之名製作湯釜、鐵瓶。大正二年(1913 
年)逝世。
【第十二代和田美之助】
致力於傳承歷代偉業,保持傳統秘技,並反复研究改良,製造更精緻的作品。
【第十三代和田美之助】
傳承京都湯釜工藝,並以平安云色堂美之助之名,重現明治時期最高級鑲嵌鐵瓶。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75.jpg DSC_0076.jpg DSC_0077.jpg DSC_0078.jpg DSC_0079.jpg DSC_0080.jpg  

上田造房土瓶型鐵蓋刀把老鐵壺

這把老鐵壺為龍文堂名家上田照房的作品。這把上田造房土瓶型鐵蓋刀把老鐵壺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把手工製壺。明治時期是鐵瓶的輝煌時期,星光璀璨,龍文堂出現了安之介大國,上田照房,井上,四大天王。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工藝,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773.jpg DSC_0775.jpg DSC_0776.jpg DSC_0777.jpg DSC_0778.jpg DSC_0779.jpg DSC_0780.jpg 

南部名家昌行砂鐵百町老鐵壺

砂鐵是一種細粒的磁鐵結晶礦,原生於山嶺河床沙灘等處,主要成份是四氧化三鐵。砂鐵礦純度高,含碳、矽量極低,另含少量微量元素如鈦等,成品的光澤度很高,由於含雜質少、不易生鏽,因此表面不用上漆防銹,經拋光後光澤鑑人,近似白銀的效果,和一般鑄鐵黑沉沉的感覺完全不同。也是日本刀的主要原料. 砂鐵貴,不僅由於原料少,還因為易碎難鑄,成品率極低。所以像這種砂鐵薄胎工藝沒有較高的鑄造技術很難成型這樣完美的品質的。砂鐵壺不要理解為用鐵沙做出的壺,或肌地有沙感的壺。
砂鐵壺表面也會生鏽,如果生鏽用洗碗的軟刷子蘸木炭灰擦拭,又會回到原來銀色本面目.
遺憾的是,歷史上南部生產砂鐵壺,昭和中期無礦可採已不生產。礦名:久慈山(岩手縣),據說在2011年的3月11號東日本大地震,海嘯把久慈之地,也沖刷一遍.原有的砂鐵資源也不復存在.砂鐵礦目前已經採盡,市面上還在售的,不是作坊裡祖輩積攢下的原礦,就是用老壺回爐後的產品,來源稀少,價格很貴。
像這種品相完好的砂鐵鐵壺更是少之又少。它的主要優點是: 1、 外觀漂亮。2、 不易銹,鏽了也容易除掉。3、 密度高,因此保溫性能更好。4、 砂鐵敲擊時音調更高更悅耳。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712.jpg DSC_0713.jpg DSC_0714.jpg DSC_0715.jpg DSC_0716.jpg DSC_0718.jpg DSC_0719.jpg DSC_0720.jpg DSC_0721.jpg DSC_0722.jpg DSC_0724.jpg DSC_0725.jpg  

江戶時期金壽堂堂主雨宮宗兵衛玉紐魑龍刀把老鐵壺,造型洗煉,鐵質細膩。並搭配溫潤包漿玉紐與雙魑龍更顯不凡,為金壽堂堂主雨宮宗兵衛之高階作品。

金壽堂與龍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铭文的兩大體系,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作品更偏向高雅素潔,其金銀鑲嵌工藝之精美可稱為藝術品,並以穩定的品質出名。其作品被奉於皇宮內作為貢品。金壽堂作品整體風格偏向高雅素潔,其製作鐵壺的技法獨具一格

 

作者簡介:雨宮宗兵衞,日本明治時期人(1868~1912),生卒年不詳。

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衞和安之介為一時瑜亮,現在的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的雨宮作品,看的出金壽堂的歷史地位。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662.jpg DSC_0663.jpg DSC_0664.jpg DSC_0665.jpg DSC_0667.jpg DSC_0669.jpg DSC_0671.jpg  

明治時期光玉堂扁體老鐵壺,壺身有圓章,真正開門光玉堂老鐵壺
壺身&蓋款:光玉堂造。
平安光玉堂是明治時期,京都地區極其有名的鍛造名家,一向以簡單的線條加上輕巧的點綴而自成風格。此款鐵壺就是出自平安光玉堂,從三彎把提梁到純銀珠鈕,再到素雅壺身,處處散發著超凡脫俗的感覺。更顯出此款鐵壺極高的收藏價值。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513.jpg DSC_0514.jpg DSC_0515.jpg DSC_0516.jpg DSC_0520.jpg DSC_0521.jpg DSC_0522.jpg DSC_0523.jpg DSC_0524.jpg DSC_0525.jpg DSC_0526.jpg DSC_0528.jpg  

龍文堂雙款瓣型鏡紋老鐵壺,外型如盛開的花瓣,從上往下看時,又能看到細膩的紋路,在沉穩的壺體中帶來細膩的變化。並搭配紫斑銅蓋與蟲蝕銅鈕更讓整體造型更上一層樓!

龍文堂的鐵壺,30種不同的類型,且由於世代已久,甚至有最受歡迎的是龍文堂的蓋子的說法。根據記載,在龍文堂的極盛期,一年所生產的鐵壺,應該不超過150把,在和便宜的鐵壺和使用融入西方的鐵器比較,這樣的生產量是非常小的,且這些鐵壺是分別被不同的客人所需求,更因脫蠟鑄造的模,在脫蠟完成時,需將其臘模敲壞後,取出鐵壺,故每個模具只能製作一把鐵壺。

 

在鐵壺的領域裡,龍文堂的活動長達百年,帶著名望影響著日本和歐洲.倫敦維多利亞的收集和艾伯特博物館,有金銀鑲嵌的鐵壺,約在1870年左右被上流社會所使用,鐵壺則是在1876年進入了博物館,在壺身上落有龍文堂的字樣.然顯而易見的,鐵壺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作品,他們還是眾所周知的青銅工匠.

 

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 “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606.jpg DSC_0607.jpg DSC_0608.jpg DSC_0609.jpg DSC_0611.jpg DSC_0612.jpg DSC_0614.jpg DSC_0615.jpg  

金壽堂堂主雨宮宗兵衛造丸型老鐵壺,造型洗煉,鐵質細膩。

金壽堂與龍文堂堪稱日本鐵壺铭文的兩大體系,相對龍文堂作品的花俏,金壽堂作品更偏向高雅素潔,其金銀鑲嵌工藝之精美可稱為藝術品,並以穩定的品質出名。

作者簡介:雨宮宗兵衞,日本明治時期人(1868~1912),生卒年不詳。

金壽堂的創辦人雨宮宗兵衞和安之介為一時瑜亮,現在的歐洲的亞洲民藝館還收藏著金壽堂的雨宮作品,看的出金壽堂的歷史地位。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20.jpg DSC_0221.jpg DSC_0222.jpg DSC_0223.jpg DSC_0224.jpg DSC_0225.jpg DSC_0226.jpg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203.jpg DSC_0204.jpg DSC_0205.jpg DSC_0206.jpg DSC_0207.jpg DSC_0208.jpg DSC_0209.jpg DSC_0210.jpg DSC_0211.jpg  

鐵壺製作在明治中期漸趨完善,名家輩出。大國壽朗 為龍文堂初代釜師,製壺工藝熟練,鑄工精細,無論雕刻 行文都有所擅,大國壽朗將花瓶藝術與中國書畫帶入鐵壺之中,即使是現代的工藝眼光來看,仍是令人驚艷的作品。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096.jpg DSC_0097.jpg DSC_0098.jpg DSC_0099.jpg DSC_0100.jpg DSC_0101.jpg DSC_0102.jpg DSC_0103.jpg DSC_0104.jpg DSC_0108.jpg DSC_0109.jpg DSC_0110.jpg DSC_0113.jpg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整件作品端正持重,製作鐵壺是一件非常繁瑣的精細事,藝術家下手輕重都決定圖案的感,幾乎每一把壺的圖都會隨著釜師的工作狀態而略有不同,當然,這就是手工壺的魅力之處。作品極富價值和品位,值得傾情收藏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986.jpg DSC_0987.jpg DSC_0988.jpg DSC_0989.jpg DSC_0990.jpg DSC_0991.jpg DSC_0992.jpg DSC_0993.jpg  

為了表現出壺身的特別,有一種自古流傳,稱為脫蠟法的鑄造技術,不但能打造出精緻細緻的外型,每個模具僅能少量製作的珍貴性,更是讓脫蠟法製作的日本鐵壺更顯珍貴。

脫蠟法是用調入油脂的蜜蠟製成內模,在內模上敷泥漿並預留孔洞製成外膜,待外膜乾燥後高溫讓內模融化成液由孔洞排出,外模會依據內部捏製出的蠟型形成模具

【品相】日本老鐵壺,壺嘴,壺蓋,手把整體造型都驅近完美。早期貨,鐵質極佳,溫潤無比。

鐵質的溫潤不是說說的,看看圖就知道了,皮殼溫潤紫光,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極品。

而這樣一隻極品的老鐵壺,能使用幾輩子的,能夠傳代的日本鐵壺,老壺燒的水確實不錯,老玩家都體驗過的。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117.jpg DSC_0120.jpg DSC_0121.jpg DSC_0122.jpg DSC_0123.jpg DSC_0124.jpg DSC_0125.jpg DSC_0126.jpg  

DSC_0127.jpg DSC_0129.jpg  

蓋款:平安光玉堂造。
平安光玉堂是明治時期,京都地區極其有名的鍛造名家,一向以簡單的線條加上輕巧的點綴而自成風格。此款鐵壺就是出自平安光玉堂,從提梁到珠鈕,再到壺身兩側高浮雕圖騰,處處散發著超凡脫俗的感覺。更顯出此款鐵壺極高的收藏價值。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342.jpg DSC_0353.jpg DSC_0354.jpg DSC_0348.jpg DSC_0350.jpg DSC_0343.jpg DSC_0344.jpg DSC_0346.jpg DSC_0347.jpg  

金雲堂雙款鑲金坎銀山水紋飾老鐵壺

金雲堂,為雨宮宗兵衛與金壽堂等工藝師共同創辦,並創造了很多鐵壺作品。雲色堂、光玉堂、省鑄堂、松榮堂、三德堂是金壽堂系統五大支柱。金雲堂當時與這四大堂號不可分割,互有優勢。

鐵肌細膩、顏形渾厚的京都鐵器中,金雲堂以精細紋理和厚重著色著稱。而其精湛手工技藝所描刻的日本人文之美,彷若重現広重所繪「六十餘州名所」裡的畫卷:江戶的折扇、肥後的青松、松島的泛舟、紀伊的仙鶴。

此壺為金雲堂特別訂製之精品鐵壺,道安形,金銀鑲嵌出洛西嵐山、洛南宇治兩幅風景圖,畫面低調內斂,金工十分考究。紫斑銅蓋。日本京都又稱洛陽,嵐山、宇治分別是京都西部和南部的兩處著名景點。此壺為金雲堂江戶明治時期所造。金雲堂為日本京都係金壽堂鐵壺系統的著名堂口,造型以簡樸素雅居多,低調內斂,鑄工和金工都十分考究。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