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鐵壺,日本鐵壺,老鐵壺,茶道具,個人收藏,歡迎參觀交流。連絡電話:0935576515 莊先生。市話:(02)22305820.LINE帳號:soon1119微信wechat:soon1119fire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四段149巷23號(木柵捷運站旁一分鐘路程)每把鐵瓶背後都有一個小故事,這不僅僅是段歷史記載錄,更代表釜師的心境。 從壺身的結橫和文路欣賞釜師的功力與細膩。 從每一個小細節品味釜師創作時的心境,彷彿代表釜師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 只要細細觀察,將能探索壺中的千言萬語。描述關於鐵壺與茶道具的一些看法,京都老鐵壺,龍文堂,龜文堂,金龍堂,金壽堂,

目前分類:鐵壺教學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DSC_0010.jpg  

鐵壺內部如何除銹

老鐵壺在製作時,當時的防鏽技術並沒有像今日這麼進步。所以

關於防鏽方面的處理,多在壺身外部塗上生漆,或是已做了防

鏽,因為年代久遠,防鏽功能已消失,導致鏽斑遍布。無論是那

種情形,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延緩它生鏽的速度,所以下提供幾種

處理的方法:
內部鏽蝕的處理

■ 用刷子把它刮除,再多煮幾次,待水清即可。
■ 單純用水煮,煮到水不變色後就可使用,使用 久了自然會產生水垢。

外部鏽蝕的處理

■ 壺身熱時,上點茶汁。
■ 用手撫摸(類似盤玉的效果),因手有油脂。

DSC_1043.jpg  

 上述的幾種方式,說穿了就是利用茶湯與油脂來保護外部。其實鐵壺只要有茶湯與油脂附著,就比較不會生鏽。在上茶湯時,用些許的茶湯,塗上薄薄的一層來擦拭即可。至於市面上也有些除鏽產品,個人比較不建議,因為在成份未明前,不知使用後,是否會滲透入壺內,連帶一起煮來喝。

 老鐵壺保養,最重要是在每次使用鐵壺完畢時,記得留一點水,再加熱至沸騰後,將壺內的水迅速倒出。此時壺內的餘溫,自然會將殘留的水份給蒸發,之後一小時內不要蓋上壺蓋,保持通風即可。另外減少生鏽的方式就是養水垢,附有水垢的鐵壺,比較不會生鏽的原因,在於水垢可部分隔離與空氣的接觸,所以氧化的速度,自然就比沒有水垢的壺減少很多。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_0535.JPG  

有朋友問我老鐵壺與新鐵壺的區別,關於釋放鐵質的老話,我在此也不多說。在這裡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為什麼老鐵壺能釋放鐵質。我個人覺得新老鐵壺不同處從兩個方面來說,第一是材質,大家都知道,以前的鐵冶煉技術不高,日本生鐵,是老鐵壺的主要原料,其含鐵量為70%,剩餘部分為能經歷高溫的礦物質等。

第二是製造的工藝,大家都知道鐵是一種很活躍的化學物質,長期接觸水,它會生鏽,但是老鐵壺如果在長期使用的情況下,內部是不會有生鏽的情況,只會天然的形成一層水垢與鐵質混合的垢化層,是真正意義上能自然的析出鐵質而不影響水質的。

 老鐵壺內部結晶  

現今的新鐵壺內壁,多有塗層,以搪瓷,琺瑯為多。但古代製鐵壺為何不需要,因為,制壺師傅在壺身完成後,在其仍燒紅的情況下,立刻入水降溫,如此重複數次,便成為能形成天然垢化層的老鐵壺了。如今無法重現老鐵壺,是因為如今的技師無法掌握其入水多長時間,重複幾次,還有如今的材質無法跟古代相比。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鐵壺走俏中國拍賣會,“釜師”也逐漸成為茶具收藏迷關注的熱點。釜師是指在堂口製作鐵壺的人。下面就來了解最矚目的4位日本鐵壺釜師。

1.龍文堂的安之介

安之介  
安之介是龍文堂家族的第二代,在日本鐵壺的發展歷史具有不可撼動的低位。他把過去的鐵壺技法彙成一個系統,在鐵壺的傳承與發展上作出了的傑出貢獻。

2.龜文堂的波多野正平

龜文堂  
龜文堂第一代波多野正平擅長手捏塑型,並改良了S型可拆式手把。他因堅持以最繁瑣的鑄造法提供最高級的作品而深受推崇。當時的貴族爭相購買他的鐵壺來泡茶。

3.藏六堂的藏六野

藏六  
藏六野雖師從龍文堂,但後卻自成一家之言。他的默口壺在市場上備受推崇,很多日本人以用默口壺來泡茶為榮。

4.金壽堂的宗兵衛

宗兵衛  
金壽堂的宗兵衛擅長運用各種金屬材質,鑲嵌或浮雕於壺身或壺把上,創作手法獨具一格。他的作品多被歐洲各大博物館收藏,國內的茶人也為收藏他的壺而不惜豪擲千金。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龜文堂  

在平安人物誌記載,龜文堂初代創始人名為波多野正平《一八一二~八九二年》。從史料可知,龜文堂習藝於四方龍文《鑄物師龍文堂二代》,主要學習較高級別的蠟鑄法《失蠟鑄造法》,所以目前所見正統龜文堂的作品,幾乎足以蠟鑄法為主要的製作方式。由於龜文堂正品作品多數均堅持著最為繁複的鑄造技法提供最高級別的創作,因此當下如果要判斷一件龜文堂的真贗,其實從壺體本身的製作上藝,即可分出正品、老仿品,興新仿品。

在此先簡單敘述龜文堂正品、老仿品、新仿品的概況。目前所見,龜文堂正.叩的年代分佈,約在江戶晚期到昭和初期;由於龜文堂的作品一直以來堅持著極為繁複的工序,且一個蠟模只能創作一把鉄壺的方式來產品的製作,因此在當時是承受茶人推崇的名品。這種高級別的茶道具,在當時也是相當不易取得巳價格昂貴。故目前資料所見,在龜文堂的後段歷史,約莫大正晚期到昭和初期,日本當地仿製龜文堂鐵瓶的作.叩在市場需求導向下,廣泛在市面上可以得見了。然如前文所敘,龜文以蠟鑄的精密作品馳名,仿製.叩在技術層面與市場成本的考慮下,是不可能以成本高、工期長、產量低的蠟鑄方式生產,因此昭和時期日本仿造的龜文堂鐵瓶,是採用當時最普及的砂鑄法來製作。這種比較常見的日
本早期普仿龜文堂作品,在日本當地習稱為「大阪龜」。


日本京都鐵壺的宿命,隨著冶金科技的發達,在昭和中期以後走向傳統產業夕陽化的宿命。然因緣際會,隨著華人普洱茶的熱潮,發現了傳統蛾壺在煮水的優勢,已量少質精而​​備受推崇,身價也因此水漲船高。然前文所敘,正統龜文堂作品因採用蠟鑄法來創作而注定稀有難尋。儈多粥少而供不應求的市場需求運作下,近年來龜文堂的現代仿件即應運而生。以現代工業技術的角度,生產鐵壺已不可能使用完全無市場效應的蠟鑄法,而砂鑄法也屬於費時費工的傳統老派制法且產口叩精度不高,因此現代龜文堂仿件是使用硬膜壓力鑄造法。


所以要分辨龜文堂系統鐵壺的真.叩與仿件,從壺身上採用的是蠟鑄法《真品》、砂鑄法《日本老仿品》或是硬模壓鑄法《現代仿品》即可做第一步的判別,以下針對這三種鑄造方式做說明:
1、蠟鑄法(正品):


亦稱失蠟鑄造法或脫蠟鑄造法。簡單來說,使用一蠟型雕刻成所需要製作的形狀,經過附砂,拷模後,將蠟融出形成所需要的模型,澆灌後將砂模破壞取出成品,所以蠟鑄法是不需要在砂模成形後脫出內模,因此並無傳統砂鑄法的腰線,故一件蠟鑄法製作而成的作品,將下會有任何的脫模線《腰線》與澆鑄孔《包含透氣孔》。

2、砂鑄法(古代仿製品).
砂鑄法是最為原始的自然重力鑄造法。這種鑄造法在製作內部採中空而開口較小的產品,需要使用的內模來成形,因此使用砂鑄法製作鐵壺時,一定在壺內部圓徑最寬處做為上下模的開模處,故制口較小的產品,需要使用內膜來形成,因此使用砂鑄法製作鉄壺時,一定在壺內部直徑最寬處做為壺的開模處。故製品將會因材料記憶的效益而產生一道水平狀的腰線,這道腰線是砂鑄法最明顯的特微。

3、硬模壓力鑄造法初期(仿製品)
是使用倒置式配置砂模,因此在壺底可見明顯的澆鑄孔;一般除了壺匠中央的澆鑄孔外,在澆鑄孔上下水平線多數可見兩處小孔,是為澆鑄時保持金屬溶液流動的透氣孔。簡單總結,砂鑄法的明顯特徽是壺身一道水平狀的脫模線與壺底中央澆鑄孔興兩小孔的透氣孔。硬模壓力鑄造法.硬模壓力鑄造法是現代​​的鑄在較初期的現代龜文仿品並不加以修飾,可以輕易觀察的到此特徵。

不過筆者觀察最近期的仿件,發現製作者在成形後壺表會將此垂直模線加以磨整後進行上色,壺內刻意造銹或包覆水垢加以掩飾。由於這製作方式是無法去除因金屬記憶效應而產生的這道線狀組織,故下管如何掩飾只要仔細觀察仍可發現這道最為明顯的破綻。另一個觀察點在於硬模壓鑄法使用金屬模,製造出來的製品沒有傳統使用砂作為模具所產生的氣孔肌理,所以成品壺內部表面光滑,感覺較為生硬沒有傳統工藝的樸質感,這點只要有上手過傳統日本鑄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文堂鐵壺  

龍文堂的鐵壺,30種不同的類型,且由於世代已久,甚至有最受歡迎的是龍文堂的蓋子的說法。根據記載,在龍文堂的極盛期,一年所生產的鐵壺,應該不超過150把,在和便宜的鐵壺和使用融入西方的鐵器比較,這樣的生產量是非常小的,且這些鐵壺是分別被不同的客人所需求,更因脫蠟鑄造的模,在脫蠟完成時,需將其臘模敲壞後,取出鐵壺,故每個模具只能製作一把鐵壺。

龍文(1732-1798)
龍文堂創辦人,本來是丹波龜山的一個陸軍將校,制銅精藝,1770年到京都成為鑄物師.

四方安之助(1780-1841)
名波雄字鼎介通稱安之助.繼承父親的名字建立工作室,並且自稱就是龍文堂,也就是一般坊間所認識的初代龍文堂。被認為是脫蠟技術第一人.與儒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和詩人賴山樣和著名陶工,畫家青木木米配合創作出最好的鐵壺和煎茶器具.在文化文正期間(1804 -1830)在京都利用脫蠟技術為文人製造煎茶用具.因為製造鐵壺需要用到脫蠟技術,因此,在日本也流傳最早的鐵壺是京都

龍文堂所造,製作時間約在天寶年間( 1830-1844)

第三代四方安之助(1796-1850)
龍文堂的養子,被認為是廣島越後省首都醫生的兒子。專攻茶釜和置物,
一位出色的工匠,作品大多落入私人收藏,在1873年的維也納曾提到他,在1881年的日本第二工業也曾出現過他的名字.

  第四代安之助(1816-1884)
在8歲時被收養,且專攻鐵壺,有助於隆恩堂生為一個有名的鐵壺製造者。
第五代安之助(1843-1886)   四代龍文堂之子,喜一郎,

5代溝口喜兵衛(1833-1914)   第五代的鐵壺作品也相當出名.1893年和1911年,分別在東京及芝加哥的博覽會中展出.   

6代溝口榮二郎(1873-1932)

7代溝口安太郎(1900-1968)
在鐵壺的領域裡,龍文堂的活動長達百年,帶著名望影響著日本和歐洲.倫敦維多利亞的收集和艾伯特博物館,有金銀鑲嵌的鐵壺,約在1870年左右被上流社會所使用,鐵壺則是在1876年進入了博物館,在壺身上落有龍文堂的字樣.然顯而易見的,鐵壺並不是他們唯一的作品,他們還是眾所周知的青銅工匠.

在日本的鐵壺堂號中, “龍文堂”被譽為日本第一堂號。

 

DSC_0669.jpg  


【龍文堂堂主及創始】

初代龍文堂,享保貮十年~寬政十年(1735年~1798年),精通鑄銅及書畫,於京都創業並採用蠟型鑄造鐵壺。

二代龍文堂,名波雄,字鼎介,通稱為初代安之介。在平安人物誌裡,對其事蹟有相關詳細記載。二代龍文堂居住在京都富小路四條通,於天保十二年(1841年)去世。晚年改名為安平,也同時從事陶器的製作。二代安之介因與賴山陽、青木木米有著親交的關係,所以在鐵壺和煎茶器的製造上學習陶器的製作風格,留有安平的銘或龍文堂的銘。

二代龍文堂(初代安之介)1780年~1841年在鐵壺的傳承上相當重要,在其眾多弟子中,最著名的得意弟子有龜文堂創始人:波多野正平和其親弟:秦藏六。

【安之介乎?或安之助乎? 】

鐵壺藏界一直以來的一個困惑,龍文堂安之介乎?或安之助乎?目前支持安之助的資料為《平安人物誌》的記載,傳世作品的木箱銘記中僅有少部分記載為龍文堂安之助。反之,記載為龍文堂安之介的箱銘和作品刻款為數較多,其中有明確紀年和各代目親籤的文字資料甚多。在日語發音中,安之助和安之介的發音是相同的(Yasunosuke),故對目前眾多資料分析,認為平安人物誌所指的安之助可能為記錄者的筆誤,正確的名稱應該為——龍文堂安之介。

DSC_0690.jpg DSC_0693.jpg  
【安之介鐵壺的花押和壺身銘記】

龍文堂是從安之介個人的草創品演變成企業化的知名鐵壺製造商的,並在十九世紀初將京都鐵壺推上工藝的舞台,且得到了廣大茶人的肯定,而安之介代表了此堂號的本家。

安之介作為京鐵代表堂號的最高級別的本家作品,絕非泛泛之輩。然而因為年代久遠,民間因商業利益將壺身、壺蓋等混淆搭配的情況時常可見,這也造成了安之介作品鑑賞的難點和誤區。

早期安之介作品和後期作品最明顯的分別在於“花押”。 (注:花押也叫作畫押,是代替簽名的一種簽署樣式,通常會取姓名中的一至二字採用連筆速寫、交錯相疊或加入一些符號,因此形狀千奇百怪,帶有藝術性。)雖然花押是為了方便簽署而發明的簽署方法,但在正式的簽署場合仍為簽名而不能用花押。而與中規中矩的簽名相比,個性化的花押的優勢是較難偽造。

隨著初代四方安之介在鐵壺鑄物界建立名聲,龍文堂的作品洛陽紙貴。

在不斷擴充壯大下,亦不斷有門生投其門下學師,前有介紹過的初代龜文堂波多野正平和初代秦藏六,至明治初期還有許多釜師入龍文堂這塊響亮的鑄物堂號內,目前熟知的大國、上田、井上、西杉等。在龍文堂產品數量與品種日趨龐大與復雜的情況下,為區別龍文堂安之介最高級別的作品,在壺身鑄入龍文堂的字號以區別於一般龍文堂作品。銘和蓋銘加上花押款、箱外壓印朱紅章的系統。從記載分析,此時應為七代目安之介,故目前所見的花押與箱外落印應可推至七代目時期(1900年之後)。

縱觀各代目安之介作品,對於其作品的總體評價可用:精工、細膩、內斂、素雅和富含人文氣息來形容。相對於正平、藏六、大國等知名釜師以加入大量中國傳統圖騰紋或參考青銅器的作品相比,安之介作品一派素淨並不譁眾取寵。取最為耐看的器型之美,注重壺身、壺蓋、壺流是、壺把的相應和協調,渾然天成,大巧若拙最為不易。而且,安之介的作品注重使用者的手感,在茶具最重要的出水功能上展現其他鐵壺難以媲美的精緻壺流,使得出水達到最佳順暢的狀態。

【安之介作品的細節分析 】

安之介作品為龍文堂系統的最高級別作品,傳達了龍文堂制器的最高精神。從原材料、紋樣、銅件工藝乃至外箱都與一般作品有著極大的差異。

一、壺流

安之介作品的壺流工藝師最能體現其工藝的,各代目安之介的作品最大的共同處就是壺流修工達到極致。最為明顯的特徵在於製流所用模具痕的精加工,在所有的龍文堂包括其他釜師(上田、井上等)的產品,唯有安之介作品將壺流的模具線加以細部處理,讓其在視覺上幾乎無法發現模具的痕跡。

二、蓋鈕

京都鐵壺的蓋鈕在各個時期的流行元素不盡相同。在明治之前的各類作品以銅製蓋鈕為主,到明治大正期間,則以純銀為蓋鈕而流行。各代目安之介各個時期的作品也可看出此軌跡,但不論是前期或是後期安之介作品所用的銅質、銀質蓋鈕均與一般作品有著極大的差異。安之介所用的材料、作工和精緻度都較一般作品有著精粗之別。

安之介作品的蓋鈕多為純手工精製,而一般的其他作品則可見大量生產代加工的痕跡,因此,鑑定安之介作品,仔細鑑別其壺流和蓋鈕的製作精製程度便能明顯區分。

安之介代表了京鐵第一家的精髓,不愧為日本鐵壺第一堂號——“龍文堂”。

文章標籤

老鐵壺御茶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